
遥控“坦克”就可以为果园松土、除草、打农药等

身披“广告衫”,刘先生推销自己的专利

澄城县刘秀华在鞋垫上绣出“红楼人物”
本报记者 李杰 摄
农高会上,各式新奇产品、各种推介办法纷纷亮相,其中一台“遥控微耕机”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这台类似小坦克模样的“遥控微耕机”能为果园松土、除草、打农药,而往日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要做的只是操纵遥控器。
在农机具展区的“遥控微耕机”前,它的发明者——礼泉农民王新胜和他的两个同伴,成了众人包围的明星。王新胜说:“果农最头疼的就是除草和打药,每年我们村都会有几个人因为给果树打药而中毒,一直以来我就想发明一种机器,能够自动完成这些农活。”
从有这个想法到第一台遥控微耕机问世,王新胜和同伴们花了14个月,克服了种种困难。在机器后部配装上旋耕机、播种机、喷雾器等各种农机具,只要在方圆300米的范围内操纵遥控器,它便能够听从指挥,转换方向,调节耕地深度、喷雾器高度,完成各种果园作业。
2006年遥控微耕机问世后,王新胜便为它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人机分离,这几位关中农民填补了国内农业机械遥控耕作的空白。
在众人要求下,王新胜让遥控微耕机“现场表演”。在遥控器的控制下,机器灵活转身、爬坡,旋耕机走过后,留下几十厘米深的松软土地。这么“神奇”的机器很受欢迎,带来展示的四台机器还没送到展馆就被人订购了,参加展览会还不到三天,就又被订购出去了300台,目前“遥控微耕机”的销售订单已排到了2008年。
争先恐后请教“兴农先锋”
在本届农高会上,“兴农先锋”、“一村一品”等展区成了一大亮点,引来大批农民参观咨询。 “兴农先锋”展区每天都吸引十多万农民,大家在这里久久停留,“兴农先锋”的成功也给新农村农民如何致富指引了方向。
由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办的“兴农先锋”展区,集中展示了我省农业生产和研发一线中涌现出的佼佼者,包括农业科学家、农技推广者、科技致富带头人、生产经营带头人和能工巧匠,每幅展板上都详细记录着他们科技致富的经历和成绩。展板上还附有每个“兴农先锋”的联系方式,不少农民把联系方式抄到笔记本上。
为了让“兴农先锋”的致富经直接传授给广大农民,农高会期间,每天十余个“兴农先锋”轮流介绍经验。“兴农先锋”深受广大农民朋友欢迎,大家争先恐后咨询求教。为啥“兴农先锋”种出的土豆比自家田里的大,他们是如何选种子、如何种植的,也有农民现场向“兴农先锋”要种子的。
在“陕西一村一品展团”的入口处,一幅巨大的彩灯地图,详细标绘了分布在全省105个县市区的1177个“一村一品”示范村的位置。据了解,从2005年“一村一品”发展模式试点以来,目前我省的“一村一品”发展已初具规模。今年我省又安排了各级专项扶持资金1.6亿多元,帮助1177个村走上了“一村一品”专业化生产之路,这些村主导产业的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7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达到8000元。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周艳涛 李彪 郝蕾 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