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家签约后领取证书 实习记者 董国梁 摄 |
本报讯(记者 狄蕊红)
昨日,14位作家与新成立的陕西文学院签下一纸契约,要在未来的3年内完成“合同”规定的创作任务。至此,陕西省作协为振兴陕西文学的重要举措、陕西文坛期待已久的“作家签约制”正式实施。
作家签约制即作家与文学院所签订创作合同进行创作,是新时期以来作家协会对作家管理的有益探索,众多省份已经施行多年。
陕西作为文坛重镇,省作协对外省作家签约制进行了考察和探索,酝酿许久后,终于在昨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宣布陕西文学院正式成立。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晏朝与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雷涛共同为陕西文学院揭开了“红盖头”。陈忠实、贾平凹担任陕西文学院名誉院长,专业作家王观胜任院长,王维任副院长。
昨日文学院成立后的第一项举措,便是与陕西的第一批签约作家签约,在报名的全省300多名中青年作家中,经层层筛选,最后确定了14名作家签约。文学院在选定首批签约作家时,不仅考虑作家作品的质量,并且对作家的创作潜力也进行了深入考察。在昨日签约的14位作家中,既有文坛老将吴克敬、冷梦、贺绪林等,也有近几年成长起来的新锐李春平、王晓云、周瑄璞等。
此前,我省实行专业作家管理制度。
专业作家制与签约制优势互补
昨日,在新闻发布会后,陕西文学院新任院长王观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外省的考察对陕西文学院起到了极大的借鉴作用,专业作家制和作家签约制两种制度各有弊端,所以,陕西省作协保留了专业作家制,同时又实行作家签约制,让两者优势互补,趋利避害。
在经费问题上,陕西文学院在成立之前已认识到,人人发放补贴的做法是不合适的,而且,陕西签约的大多是公职人员,基本都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工作性质也都适合创作,因此不再考虑让他们签约期间离岗等,在关键时候,作协可帮助协调,为他们请创作假。“文学院不是业余作者的培训班,不是贫困作者的救助站,也不是国企作家的养老院,更不是沽名钓誉者的游乐园。”王维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它是我们为有状态的作者精心营造的一个安稳的窝,我们就是要把脸憋得通红的鸡逮进来,让它给我们下一个蛋,一个硬蛋。可以说这有很强的功利性,但我们必须这样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