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28,一个中国历史上永远无法抹去的时刻,也正是从这一刻起,网络在中国的力量开始迅速增显,在瞬间凝聚起全中国的爱。

  在火炬境外传递受干扰时,网络防若一座高架桥,串起无数颗海内外华人的心;在汶川大地震中,网络依然是一座不倒的高架桥,无数到不了灾区的网民通过这座桥梁直抵前线。

  多难兴邦,网络,在这次震灾面前成为一个支点,给了我们支撑起中国的力量!灾难,让中国成长,灾难,让中国公民成长;灾难,让中国网络成长!

  灾害袭来,灾区及周边地区电话通信几乎全面瘫痪,人们成为无头“苍蝇”。互联网由于自身网络渠道的多样性减少了系统彻底崩溃的可能性,所以其生存能力在大灾难中得到保证。

  汶川地震发生的信息,最初就是各地网友通过QQ等形式传播的,几分钟后,国家有关部门才授权新华网发布信息。网络及时传递了信息,确保了民心的稳定。

  救灾工作开展之今,依旧是网络以最快速度传出大量救灾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感人事迹,牵动亿万国民。互联网也同时起到了探寻亲友信息的重要作用,众多网站开辟寻人专区,制作寻人专题,让无数人放心安心。【华商网祈福寻亲专题】

  地震发生,震区地质地貌发生了巨变,救援困难重重,而众多网友通过网络提供了宝贵的救援线索和救灾经验。一些在QQ里迅速流传的求救信息成为政府组织施救的重要参考,网络的能量被集中释放。

  14 日,一位四川军人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将奔赴汶川抗灾一线,老婆身在灾区、怀有身孕,请求帮助。数小时内,《寻找军嫂王琢,还中国一个奇迹!》《王琢,你在哪里?》等文不断被网友转贴。当晚9 时30 分,网上传来消息,人找到了。

  15日上午10时,四川省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女学生张琪发帖:“我是汶川人,有个地方特别适合空降,就在距离汶川县城往成都方向仅7公里的七盘沟村山顶,俗称大平头……当天下午,空军部队给张琪打来电话,并循此成功空降汶川。

  13日,网友发布信息:向都江堰方向,车行一小时绵什镇,一个半小时桃关村,一小时四十分钟,草坡沟。很多人根据这个消息顺利到达。15日,网友们相互转发消息:四川AB型血告急,献血点里等待献血的中国人如一条长城,蜿蜒而坚强。

  如果没有网络,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的身影恐怕难以迅速出现在救援队伍里。

  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亿万网友或捐款、或捐物资、或寻求认养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的方法。爱的暖流喷薄而出,从四方而来,汇聚到那个曾经钟灵毓秀如今却身陷重创的天府之国——四川汶川地震灾区。

  志愿者——这个写满温情、鼓舞人心的名字,在这次汶川地震中,与政府一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素不相识的网友走到了一起,“我们一起去汶川,不添乱,自己负责吃住行,量力而行。如果我不能去最前线救人,就去帮助那些可怜的孩子们,使他们在心理上重新获得新生的希望。”短短几天,全国大小网站上,诸如这样的帖子随处可见。

  网络有爱,真情无疆。数万网友加入志愿者行列,主动请缨到抗震救灾第一线服务,与灾区人民共渡难关。与此同时,有不少网友在网上讨论,向专业人员咨询如何收养地震中留下的孤儿,愿意把这份真情久久延续。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这一次,网络力量成为倡导抗震救灾的主导力量,无数网友通过QQ、发贴等各种方式,号召社会各界向灾区捐款捐物、义务献血,国民迅速反应,掀起规模空前捐献活动。

  5月18日,以华商网等陕西主流网站发起的网友赈灾义拍义卖活动,仅仅3个小时,就募集善款5万余元。【专题:情动·网动·行动 黄丝带义卖】【详细

  如果没有网络,爱心传递不会来得如此及时。如果没有网络铺天盖地宣传的推波助澜,三百多亿爱心款物恐怕难以实现在短短两个星期向灾区汇集;灾区的即时需求恐怕难以翻山越岭、飘洋过海到达祖国乃至世界的另一端;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的身影恐怕难以迅速出现在救援队伍里。正是有网络这个平台,地震发生后不到1小时,各种各样爱心群、抗灾吧就出现在网上,无数的爱心寻人、爱心救助、爱心捐款信息在网上不断传播。

  如果没有网络,我们身有震感却未必能在几分钟后就知道了震中位置。此后的十多天里,近万次大小不断的余震,国内外地震方面的网站将其详细记录,有统计,有分析,访问便捷。

  如果没有网络,我们无法第一时间获取体量如此庞大的抗震救灾信息。全国大大小小的网站无一例外地建起了“汶川地震”专题栏目、专题板块,滚动新闻、视频、图片、评论,从地震知识到救灾进展,从领导人行动到小人物故事,从专家访谈到发贴留言,网上信息囊括方方面面,不会担心错过浏览时间。华商网办公室也遭受了强烈的震感,但是3个小时后,地震专题依然及时挂出。【华商网抗震专题

  5月19日-21日,全国哀悼日,全国各大网站均将页面改为黑白素页,在首页推出哀悼纪念文章图片,将首页内容降半屏,以示对遇难者的哀悼。详细专题:举城之殇

  2008年,网络喊出了中国新世纪以来的最强音。无论是面对骚扰还是面对灾难,“汶川挺住”、“我们都是汶川人”、“中国加油”成为“压倒一切”的主流声音。这个“主流”不是官方所倡导,而是单个网民微弱的声音自发汇集成的。

  5月19日20时,西安市大雁塔北广场,数万网友自发聚集,手捧蜡烛,为逝者哀悼、祈福,成为当晚西安市最震撼的画面。全国各地都有人通过网络汇聚在一起,为遇难者哀悼,为还在废墟中的人祈福。【详细】【专题:举国同咽中的点点烛光

  在经历了2008年最初几个月的磨难后,网民在大地震爆发后表现尤为理智,与政府配合默契,凝聚了人心,一些不合时宜的问责被淹没在主流声音中。

  从最初的“为遇难者降半旗”、“暂停火炬传递”到“为遇难者立碑”、“建立大地震遗址博物馆”再到“由幸存者点燃奥运会开幕式火炬”等等,网友合情合理合法的呼声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至少,地震后第七天设立哀悼日、降半旗、暂停火炬传递,这与网民强烈的呼吁不无关系。

  在此次大地震中,网络力量实现了对一线官员救灾作为的监督,“卫生厅官员打志愿者事件”等倍受关注,引起网民强烈反弹;网络力量还实现了对救灾物资分配和使用的监督,“帐篷门事件”是最初暴出的“丑闻”,给政府后期救灾工作敲响了警钟,“廉正救灾”被置于亿万国民眼皮底下。【详细

  中央政府正以实际行动回应来自网络的声音,而网络,恰如其分地充当了人民与政府的桥梁。网络正在成为中国人参与政治的重要舞台。

  四川地震,举国哀伤,神州上下共举善行,我们惊叹于中华儿女上下齐心共渡天灾的决心,也惊喜与80后的成熟。网聚人心,更网聚力量,灾难面前,我们愈发团结。灾难面前,感谢网络没有缺席。

【华商网汶川5·12地震系列策划】
温总理在灾区 八城祭 关注陕西震情
举城之殇 情动·网动·行动黄丝带义卖
举国同咽中的点点烛光 我们都是汶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