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所里的刘孝雨 |
|
民警介绍说,受害者丁某和刘孝雨认识,是一种合作关系。丁某曾采访过刘孝雨并写过专稿,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刊发。刘孝雨声称,丁某曾答应给他写书,自己一直从经济生活上帮助过对方,但一直未能出书。[详细] |
刘孝雨等人在车上对受害人殴打,并强行让受害者丁某给丁光明写下一张一万元欠条;同时,还给刘孝雨写下一张两万元的欠条。之后抢走了受害者身上价值3000元的手机一部、一块翡翠玉(价值待进一步确定),声称还钱后返还这些财物。[详细] | | |
记者:很难受?
刘孝雨:当然。肯定难过。首先,我是名共产党员。其次,这是个纠纷。在给我戴铐子的一瞬间,特别难受。去指认现场下车的时候,民警把铐子给我摘了,才下去指认的。刚好就碰到了两个小偷,认识我,就指着我说,他怎么也犯法了。民警还是对我好,让他们走开,说不关他们的事。[详细]
|
|
记者:那你对将来怎么想的?
刘孝雨:如果真的没事,我就找个女朋友结婚。然后,如果可能生个儿子,照顾老人。在此之前,我要把两本书整出来,还没有想过成为真正的民警。[详细]
| |
记者:出来后,还会抓贼吗?
刘孝雨:出去后。(沉默片刻)假如要抓贼,只在西安抓,沿街乞讨地抓。戴手铐的时候我就想,以后不接受朋友的钱,不接受警察的钱,不认识新的朋友,就在西安抓贼,一直抓到死。 [详细] | |

见义勇为志愿者曾做客本网
|
|
志愿者:这个话题太敏感,尤其是对于我们,毕竟他是以义务反扒成为公众人物的,他的被拘会对民间志愿者一个很大的影响,好在他不是因抓贼被拘。我个人的看法:他的案情比较简单,但是因为他是“名人”,所以媒体就有了炒做的曝光点。[详细] |
志愿者:我们是联盟群体,他是单人个体,我们有委员会监督,我们有很强的纪律,有严格的入队审核,有严密的行动规定等等,我们抓贼后,第一时间通知110,且我们只抓现行犯罪。 [详细] |
|
|
志愿者:我们只接纳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的群众,所以我们不存在“生存状态的问题”,抓贼只是我们的业余行为。希望这个事情不要对民间的志愿者群体有过多影响,他的事和抓贼没有关系,这也是我们目前最庆幸的一点,否则真不知会咋样,民间行为经不起大浪呀!我们惟有严格再严格的要求自己!!! [详细] |
|

抓贼中的刘孝雨
|
|
从2000年到2003年,对刘孝雨来说是个“黄金时期”:媒体的集中报道将他从一个默默抓贼的“义士”变成一个全国闻名的英雄。[详细] |
2003年5月23日上午,刘孝雨在建国门菜市场抓一名小偷时被抓伤,后来他得知这名小偷是艾滋病患者。虽然事后证实他并没有被感染,但此事件却将他陷入一片争议声中:当时一家媒体推出了一篇报道,当中有对他“收黑钱”行为的质疑。被刘孝雨抓住的“艾滋病”小偷称,刘收过他几十元钱。[详细] |
| |
小寨路派出所所长高少军说,刘孝雨抓贼初衷的确是好的,协助公安机关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没有错,其精神值得弘扬。尽管此案与抓贼没有关系,但是,因在长期反扒过程中,刘孝雨逐渐对自己放松了要求。法制观念淡漠,加上一时冲动铸成大错,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详细] | |
西安市见义勇为者联盟一位成员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坐直了身子:“啊?不会吧,是真的吗?”
虽然刘孝雨被刑拘和反扒本身没有直接联系,但刘孝雨的人生轨迹,却和反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详细] | |
他抓贼的目的就不是那么的纯粹!
他说自己靠奖金活着,那不可能!
他反扒是沽名钓誉,实际上就是想靠这发财!
首先我想问个问题:一个当兵的回来办退伍手续,他都在忙什么?他首先不是一个好兵,其次他不是一个好人!
[加入讨论] |
|
|
|
你还是英雄,人民不会忘记你过去做的好事情!
我向你致敬,不必在乎警察和媒体所说的,在百姓心中你比那些穿着制服的sb崇敬很多很多
为社会的安定,为大家的幸福,你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我祝福你!
[加入讨论] |
|
|

接受采访的刘孝雨
|
|
程斌 华商报最早报道刘孝雨记者之一。
刘孝雨犯事,我既觉得意外又觉得在意料之中。刘孝雨自己可能觉得在为民除害,但法制意识淡漠,这种思维一直延续,就有可能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来。[详细] |
谢正罡 持续数月深入采访刘孝雨。
“这是一个有些公共性缺点的人,偏于好大喜功,虽然做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他正在被他所处的复杂境地的种种潜在诱惑着,包括生存、名誉题、利益。” [详细] |
|
|
|
刘孝雨,34岁,安徽宿州市人。1991年在西安服役,自1992年首次抓贼,迄今有15年,他擒贼数千人次。他的名字在西安掷地有声,他曾经屡屡出现在各种媒体上。2003年6月5日,在一些对其“正义行为”的质疑声中,刘孝雨“伤心地”离开了西安。2005年,刘孝雨又回到了西安,在等候办理退伍手续的日子里,继续着他的擒贼生涯。
|
几乎属于一类的评论和留言让我们很难从中找到另一种声音,很难找到他性格中另一面的东西。与先前诸多的反面声音“个人英雄主义”“自己炒作自己”以及对“正义行为”的质疑相对的,博客,很私人的空间里,我们在思考是网络的虚拟更容易传达出真实和公平,还是老百姓普遍缺失的不安全感塑造了一个“英雄”,又毁灭了一个英雄。
[点击进入刘孝雨的博客]
刘孝雨还提出,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要抓2008个贼,朋友们就专门制作了这个小扁,让他每次抓到贼的时候,就记得合影留念……[详细]
|
“反扒名人”经历过多年的是是非非、风风雨雨之后,如今身陷囹圄,不知道是“不规矩”的传言终于被验证,还是有其他的什么隐情,在真相被警方彻查之前,我们唯一可以断定的是,这个曾被媒体称为“刀尖上的舞者”的反扒能手,当前面对的注定是一个悲剧。
“我以为我以身示教,以青春勾兑正义,以行动唤醒诸多被恶俗不堪的世俗浸染的麻痹良知,时至今日的答案却不遂人愿”———未曾想到,最“不遂人愿”的事情发生了,刘孝雨一语成谶。可悲的是,“不遂人愿”的事情,并不是发生在抓贼的“战场上”。[ 详细] |
说起抓贼,不论是西安,还是放眼宇宙,或许是老调重弹。但是残酷的教训与诸多的被窃的人物而言,绝对不是扯淡。我欲说的家伙大家再熟悉不过,简直就是耳熟能详,可是包括2006年在内,乃至以往十余年,又有谁真正关切过他?
的确,他无非是个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家伙,但大家不妨转念想下,那些拿纳税人钱的家伙,秉持公权然不敌与他的抓贼本事,却在享受各种社会荣誉与桂冠,一个置生死与金钱于不顾的英雄,关键时刻被社会遗弃,我不清楚是否归结为社会的悲哀?但我至少明白,处于弱势之下,类似刘孝雨这样的楷模弥足珍贵![详细]
|
专题制作:教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