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政协西安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学习讲座上,省水利厅副厅长洪小康就“水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的有关问题作了专题辅导。面对西南大旱,水的问题成了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今年年初,西安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就组织了部分委员和专家学者,对西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专题调研。据介绍,西安是全国4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目前,西安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3.47亿立方米,人均地表水资源占有量234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8,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4,远远低于国际社会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人均拥有水资源量的低限值。
调研报告称,西安市的地表水利用量仅占水资源总量的30%。西安市年城市雨水利用量约达8000万立方米。但由于城市没有形成汇集径流雨水的有效利用途径,使雨水没有成为有利资源,却成了导致城市内涝的“罪魁祸首”。
有关专家指出,西安市中水管网建设步伐缓慢。大量优质的黑河水被用于工业、农业、基建、城市绿化、道路冲洒和家庭冲厕,其实这些“任务”都可以由经过处理只是不能喝的中水来完成。有关方面表示,若是能够将污水处理后所形成的中水全部利用,每天可利用的中水达近万吨,等于再建一个黑河引水系统。
委员们建议,要立足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超前建设水资源储备工程,制定西安市中长期水资源战略研究。在基建项目审批上,应对全市规划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项目要求规定配套建设中水、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限定全市景观、绿化用水必须优先采用地表水、雨水、中水。同时,政府要采取奖励或减免税费的办法鼓励本地企业开发中水、雨水收集成套技术设备。 本报记者 刘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