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互助路 专 题 天 下 社 会 图 片 娱 乐 体 育 视 频 论 坛
华商网>新闻>中国报道
照片对比显示长江源冰川30年退缩1公里(组图)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0-04-02 07:00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10658000定制,3元/月!

  1976年8月25日拍摄的姜根迪如冰川照片,山体一片绿色,冰川奇观令人赞叹。

  格拉丹东雪山姜根迪如冰川一只动物头颅 税晓洁 摄

  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曲向东率领的民间考察队,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对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的三江源地区考察。日前公布考察照片,在与长江正源姜根迪如冰川30年前照片对比发现,冰川萎缩的情况令人震惊;黄河源星宿海湖底干涸,一片荒芜的戈壁。

  专家称母亲河源头冰川退缩,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但更残酷的后果是直接影响到我们生活的环境,极端气候频发也与此有关。

  万里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主峰格拉丹东,格拉丹东在藏语里的意思就是高高尖尖的山峰,被尊为中华儿女的父亲山。它积雪终年不化,沟沟壑壑里的100多条现代冰川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固体水库,源源不断地供给长江水源。

  1976年8月,中国科学考察队经过51天的艰难跋涉、查勘,证实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是长江源头。2009年和2010年,曲向东率领的“二度计划”民间考察队带着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摄影家茹遂初拍摄的黄河、长江两地的照片,两上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考察。

  通过两组照片的对比,长江正源姜根迪如冰川的北支大约已经融化退缩了将近一公里,黄河正源的星宿海则湖底干涸,一片荒芜的戈壁。当年茹遂初拍摄照片中绝大部分区域现在已经是一片黄土。著名长江源环保义士杨欣在《长江魂》一书中说,1986年5月他第一次进入长江源时,曾数次看到成群的藏羚羊、野驴等野生动物,而如今在源头已经很难见到野生动物的身影。

  三江源地区孕育了中国两大河流——黄河与长江,这两条河又孕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十几亿人,它们或好或坏的变化会给流域居民带来很大的影响。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进程却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最明显的表现是全球气候变暖,南北两极和西藏地区的冰川萎缩,短期会导致河流流量增加,造成中下游洪水频繁发生。从长期看,冰川的持续退缩也会使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流量逐渐减少,对中国西部内陆河流域造成很大影响。气候持续变暖会导致河川径流季节调节能力的丧失。有专家称,近年全球发生的极端恶劣气候都与气候加速变暖有关。

  考察结束后,曲向东及其队友3月31日下午在北京大学举行报告会,展示其两赴青藏高原考察数据,揭开三十年冰川萎缩的真相的成果。

  出席报告会的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所有关负责人姜克隽表示,看到中国水源腹地变成如此境地深感痛惜。他认为,中国政府将低碳经济上升到战略层面十分正确;已经确立了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中国的所有国民都要走向低碳经济,这对国家竞争力的提升非常有好处。

  曲向东在拍摄“星宿海”时介绍说:“当地人已经不知道还有星宿海,大片的湖泊不见了,除了个别地方有一两摊水,其他都是沙地和干涸的湖底。”他说,他和考察队此行目的是证明中国人需要在现场,作出自己的观察和判断。作为一个正在逐渐承担国际责任的大国,这是中国和中国人的责任所在,希望通过此举能够唤醒人们行动起来以改变全球变暖。这已经不再只是各国领导人或是各种组织的责任,而应成为每个人的责任。本报综合报道T譽〇

  相关资料

  1.姜根迪如冰川,又称姜根迪如雪山,位于唐古拉山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海拔6542米。

  我国曾在1976年、1978年两次派出江源考察队至长江源头考察。根据水文地理等资料,1979年正式确认沱沱河上游的姜根迪如冰川为长江正源。

  “姜根迪如”藏语是“狼山”,人越不过的意思。

  2.“二度”的概念,来自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该组织在2007年的第四次报告中提出“2度阈值”,即2摄氏度是人类社会可以承受的最高升温幅度。曲向东受此启发,通过民间力量发起了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的环球考察活动——— —— “二度计划”。

编辑:李晨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延伸阅读
图片新闻
危险的信仰
危险的信仰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人造美”时代
“人造美”时代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网友评论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