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讯 (记者 杨毅) 经常会发现自己手机收到很多短信广告,可谁又知道这些信息是怎么被泄露出去的?近日一位黑客自爆从事窃取网站数据库个人信息,把注册在数据库中的用户信息资料卖给一些较大的房产中介公司、装修公司等,以此牟利,从而形成一个“产业链”。
泄露信息的源头“生产者”
经常会发现自己手机收到很多短信广告,可谁又知这些信息是怎么被泄露出去的?近日有网友爆料,自己在网上认识一位黑客,从交流中得知一个新名词———信息“生产者”,所谓信息“生产者”就是专门从事窃取网站数据库出售个人信息的黑客,他们会把注册在数据库中的用户信息资料卖给一些较大的房产中介公司、装修公司等,以此牟利”,从而形成一个“产业链”。
黑客自爆交易内幕 三七分成
利用短信群发器和基站向用户发送垃圾短信牟利,能根据你的需要,把你要发的短信发到你所需要的任何号码的手机上去,而且绝对真实可靠,那么个人信息到底从哪里泄露的呢?“我们是源头,那些公司的资料是通过我们才拿到的,我们没有什么客户群,接单子就做,只要有可靠的上家,别人给你联系业务然后抽成,一般都是你拿7成他们3成,一个中型网站最少也有5W的会员信息,5W信息要是明文密码的话,至少在可以赚2500元。”黑客自爆交易内幕。
社交网站泄露个人信息严重
据知情人士介绍,现在不少企业和商家认为,客户不光是上帝,更是企业经济利润和发展的命脉,谁掌握的客户资料越多,谁就占了先机。个人信息收集和转让也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事情。于是,就出现了整幢楼盘购房者信息被买卖,保险客户资料被标价出售,在网上有“某地区某级别官员名录”和老板手机号码批量叫卖……受年轻网民喜欢的社交网站可能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要途径。由于目前用户对网站的防备意识不强,社交网站泄露个人信息的危害可能更大。
个人信息随意出售属于违法行为
记者查阅相关信息了解到手机号码、地址等信息是个人隐私,出售“手机号码名录”是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行为。现在,采集、登记市民个人信息的渠道很多,如通信公司、商业机构等,这些单位在获取信息后承担一定的保密义务,如果以此作为商品出售属于违法行为。
据了解,国务院有关部门已启动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程序。该法案的起草人之一周汉华教授曾介绍,个人信息实际上是人权的基本内容。从人权保护的高度出发,在刑法对个人信息进行了局部性保护后,更坚实可靠的法律篱笆应当继续跟进,最终建立起一个纵横交错的个人信息保护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