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委常委、副市长冯继红(中)介绍延安经济社会总体情况
全国网络媒体记者聚焦革命圣地延安
华商网讯(记者朱羽喆 发自延安) 医疗教育是两大社会难题,而革命圣地延安市两年投入60亿用于民生项目,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医保先实现了全覆盖,“上学难、上不起学”和“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第四届全国网络媒体陕西行采访团今天开始在延安采访,延安市委常委、副市长冯继红在介绍延安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情况时,着重介绍了延安在民生方面的投入和成就。
冯继红说,延安市在陕西全省各市中率先编制完成了民生八大工程五年规划,总投资135亿元,两年完成投资超过60亿元。
吴起、志丹实现高中免费教育
延安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了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全覆盖,吴起、志丹实现了高中免费教育;率先启动实施了中小学蛋奶工程,并将范围扩大到非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寄宿学生,19.1万学生受益。
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
延安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实现医保全覆盖;平价医院建设加快推进,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
加大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力度,由最初的每年1000个增加到2000个。四年新增城镇就业近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4.5%以内,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
21万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冯继红说,延安实现了城镇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体系全覆盖,农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启动实施。完善了贫困学生救助、医疗救助等制度,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21万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林业发展进入最好最快时期
延安市林业局党委书记孟中华介绍延安林业生态建设情况时说,历史上的延安曾是一个“森林茂密、水草丰盛、牛马衔尾、群羊塞道”的富庶之地。由于战乱、气候变化和移民屯垦,使境内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成为黄土高原地区和黄河中游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延安市抢抓机遇,认真组织实施以退耕还林为主的林业重点工程,全市生态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善,林业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最快时期。
红色旅游前景广阔 潜力巨大
延安市旅游局宣教科科长刘晓虎对延安红色旅游情况进行了介绍。延安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延安市提出“红色旅游兴业战略”,确立以建设全国红色旅游首选之地,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之地、陕北黄土风情文化开发传播基地为目标,全力推进延安旅游业发展,延安红色旅游取得历史性突破。2009年,延安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024.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3.8亿元人民币。展望未来,延安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