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记者张萍:
早晨10点钟,这些救援物资已经运到了救援地点。
字幕提示:
3月30日,国家安监总局通报事故原因。
同期:
我们正在组织大流量的水泵到井下去向外排水。
记者:
在井下排水管道的安装要求是非常精确的。
字幕提示:
3月31日,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现场勘察救援设备运转情况。
骆琳:
决不放弃,决不放松一丝一毫的努力。
山西临汾救援工作人员:
现在水位已经下降了10公分。
字幕提示:
4月1日,排水量达到1400立方米每小时。
4月1日9点18分,一次成功打通了一个钻探孔。
记者:
这个钻孔已经和地下的巷道连通了,现在可以看到巨大的气体向外排放,等到这个气体排放到一定程度,救援队将释放这样一个带有摄像装置的生命探测仪器,看看下面是否有生命迹象。
字幕提示:
4月2日14点10分,从钻探孔里传出敲击声,发现有生命迹象。
本台记者王兴义:
传来了敲管子的声音,证明井下还有生命。
同期:
有人了。
同期:
有人了。
字幕提示:
4月2日17点10分开始,救援人员通过钻杆往井下输送营养液。
本台记者李本扬:
现在有7名携带氧气呼吸机的救援人员马上要下到井里边去,进行前期的一个侦查工作。
字幕提示:
4月3日13点10分,救援先遣小组下井搜救被困人员。
记者:
在整个事故的救援现场,已经有6个救援大队的100多名救护队员在这里集结待命。
字幕提示:
4月4日22点,救援队下井展开救援。
4月5日凌晨0点35分,第一名被困工人成功升井。
记者:
现在抬着被困人员的担架已经从井下抬出来了,现在这是第一个被困人员,我们听到现场响起了掌声,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
字幕提示:
截止4月5日17时,共有115人成功获救,他们如何创造了生命奇迹。
记者:
这是第三个,能看到这人的脸上漾着笑容。
黄毅:
我想他们会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比如说,可以把矿灯集中起来,有计划的来用,以备救援人员到的时候能够及时地联络。也可能利用周边的,比如水源可以适当的补充生命所需要的水分。据我了解,以往透水事故被困人员当中,还有通过吃煤、吃一些树木,最后还能延长生存的时间。
李宗浩:
一种互相的鼓励,精神上的支持,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不是一句空话。有很好的战胜困难的必胜信心,一定能够坚持活到出井。再想到大家都在,政府,我们的兄弟姐妹们,我们的家人、亲人都在抢救、都在支持他们,这对他们来讲,心理支持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解说:
今天成功获救的115名工人,按照抢险救援指挥部的统一安排,已经转运到五家指定的医院。这五家医院分别是:离事故现场最近的山西铝厂医院、河津市人民医院、河津市中心医院,以及随时待命的稷山和运城的两家医院。
据专家组介绍,救出的工人由于在井下呆的时间过长,都有轻度的脱水,体质衰弱,很多人7天没有排便,整个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已经非常紊乱。
为了保证每个工人得到最快最好的救治,指挥部在此之前就细化了救治方案。每5个救护人员组成一个救助小组,负责一个获救的工人。救治小组给获救的工人盖上厚厚的棉被和军大衣,怕阳光给工人的眼睛造成损害,给他们都戴上眼罩,并对每个获救工人的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输液,悉心照料这115位用坚强创造了8天8夜生命奇迹的工人。有护士甚至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给这个橙子画上笑脸,等待自己救治的工人摘下眼罩时,能够看到这个微笑,这是所有人对他们的祝福。
演播室主持人张羽:
今天在王家岭的救援现场,当地群众和被救工人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感谢”,感谢党中央国务院对事故救援的高度重视、决策部署;感谢当地政府全力组织、科学救援;感谢施救人员近200个小时的连续奋战。群众的这些感谢是对所有救援工作的充分肯定。当然,我觉得还要特别感谢在井下坚持了8天8夜,突破了生命极限的被困工人,他们对生命的顽强坚守,对于等待救援的顽强信心,帮助我们一起创造了王家岭的生命奇迹。
好,今天节目就到这里,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