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上午,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上,黄色巨龙在轩辕殿前腾空而起,直冲云霄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张杰 摄
凌峰在两名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脱身
“无论从仪式的硬件还是软件来看都投射出发展和变迁。”谈起祭祖的感受,来自台湾的著名影视人凌峰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我1988年就曾祭祖,那时我们很孤独,所接触的祭祖完全是原生态的,和今天不一样,今天这种祭祖自身的变迁反映出两岸的变迁、大中国的历史变迁。祭祖由原来的血缘相承、地理相承已逐渐转化为历史相承、文化相承,这是一种力量,一种使命。”
1987年,凌峰曾在大陆拍摄电视系列片《八千里路云和月》,“那时真是历尽磨难,我是第一位到大陆拍片的台湾艺人。如今回头看看,一路走来,到现在的两岸三通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做得非常好了。我们中华民族非常讲究‘精神’,5000多年来黄河水流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中国人即使远在天之涯海之角都会听到黄河的呼唤。黄土地、黄河、黄帝这些‘黄色意义’凝聚整个海内外华人,是我们民族的脊梁、精神支柱,是海内外华人颠沛流离、努力奋斗的一个起点。”
祭祖问心无愧最重要
曹景行:每次都有东西可以祭告,就对得起祖宗
2005年,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曹景行曾来过黄帝陵,昨日再次来到这里,他感到“变化非常大”,“5000年前的黄帝时期将我们的文明凝聚成一个实体,然后才有了传承发展。尽管这种祭祀活动别的地方也有,但在这个特定场合,有凝聚力在里面,有关注点在里面。”
黄陵祭祖最重要的是内涵还是形式?对此,曹景行说:“我们在用这种方式表示我们自己的凝聚,在祖宗面前心里有愧还是无愧最重要。就像那首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样,祭祀的时候我们扪心自问,如果每次都有东西可以‘告’,那么就应该是对得起祖宗的。”
曹景行说:“仪式的重要性在于将人带到一种环境,在这里我们会有特定的心境,会去想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延续5000年,还会想如何将这种延续继续发扬光大。”
这次黄陵之行,对哪个场景印象最深?曹景行说,一个小女孩让他印象深刻,“我偶然碰见她在参加彩排,但发烧很厉害,很不舒服。我劝她,不行就回家休息。她说她要坚持到表演完。一个小小的孩子能珍惜这种场合的表演机会,她做到了问心无愧,精神很值得表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