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同事随了个婚礼份子,却不知如何开口要回这五百元,西安小伙小吕为这事颇为发愁。许多市民都有同样苦恼:有时候替朋友随了份子,喝完喜酒干脆都忘了是帮谁随了。
28岁的小吕是西安西郊一科技产业公司职员,处在他这个年龄段的许多同事朋友,这两年正处于结婚高峰期,可婚礼上好心帮人随了多次份子之后,小吕却发现这钱出去容易回来难。
2009年12月19日是小吕的一位同事大喜的日子,由于两人关系较好,他一早就赶到婚礼现场帮忙。从上午11点之后,小吕的手机就接连响起,“你在婚礼现场吧?我有事去不了了,你帮我随200元钱啊!”五个电话全是让他帮忙随份子的,听筒那边的同事朋友声音焦急,再说随份子事不宜迟,身上没有那么多现金的小吕,匆忙去外面银行取了800元,赶在仪式开始前将这批份子登记在册。
可让小吕郁闷的是,已经过去4个月了,只有两个朋友及时将份子钱还回来。昨日小吕说,自己是个心思细腻的男孩,为了这事很是纠结了一番,还特地请其中一位朋友吃了顿饭,就是为了有个机会让对方想起还钱的事,可最后还是没啥结果。小吕说,为了这点钱跟朋友开口要,自己也拉不下那个脸。
说起结婚随份子的问题,许多市民也有着苦恼。在含光路一企业上班的程先生说,现在要是有人打电话请求随份子,他会直接说自己也不去参加婚礼,因为他本人是个马大哈,之前帮人随了多次份子,到最后也忘了都是替谁随了。
昨日小吕说,随份子如果收份子时能给宾客写个收条或者回单,一来有个手头凭证解决了要钱时无据可依的情况,再者也能清楚知道是帮谁随了份子。
小吕的想法,让同事马女士感觉不可理喻。马女士说,不还钱肯定是别人忘记了,就算有人装作忘了,小吕自己也可以张口去要。再说了,随份子本来就是沾喜气为新人助威的事情,怎么可能还要收条或者回单,搞得跟商场卖东西一样。
陕西婚姻家庭研究会督导魏敏说,小吕不好意思开口要钱,这其实是中国人传统性格中内敛的一种体现,不光包括随份子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她表示,随份子要收条或者回单确实是有些挑战传统习俗的意味,因为份子是作为礼物赠送的,是一种赠与关系,就算法律也没有规定“赠与”需要凭证,因此目前并不一定能实行得开。她建议小吕还是在帮随份子之前跟对方有个口头约定,比如“记得下周还我”之类的,便于让朋友想起此事。本报记者 王宜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