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旭刚
奇迹无疑是美好的,但有些奇迹在见过之后,却让人难抑沉重。此次王家岭事故救援所呈现给我们的奇迹,就是这样——— 尽管有115个兄弟成功获救,但依然有6个兄弟再也无法走出来,依然有32个兄弟生死未卜。
相信所有的人在看到6个兄弟殒命井下、32个兄弟尚不知身在何处的消息时,都会淡忘掉我们刚刚创造的这个“奇迹”。毕竟,相比于可以写进教科书的“奇迹”,我们更愿意看到众多兄弟安康归来,有一人殒命,“奇迹”都会被蒙上别样的悲壮色彩。
的确,单从中国矿难救援史而言,此次我们创造的这个“王家岭奇迹”确实值得称道。但是,在称道“奇迹”的时候,有一点我们必须要牢记——— 王家岭的 “奇迹”是建立在矿难的基础之上的,就本质而言,仍然摆脱不了“坏事”的范畴。我们决不能因为救援的“奇迹”而淡忘了问责,淡忘了反思。没有了问责,没有了反思,如王家岭一样的惨事,必然还会发生,而且如王家岭一样的“奇迹”,未必会常有。
这般说,并不是在这里危言耸听,因为这些年来,矿难是一次又一次地敲击着公众的神经。检索一下记忆,便会发现,矿难留给我们的惨痛印记实在是太多太多。基于这层原因,我们有必要在这里放飞一个希望:希望王家岭“奇迹”能够成为我们远离矿难的开端。
这个希望,不是第一次许下。这些年来,几乎每一次矿难之后,我们总是在希望,希望这是最后一次。遗憾的是,我们的希望每一次都落空了。而多发的矿难甚至已经使得我们这个社会多少有些麻木,我们甚至残忍地以被困以及死亡人数的多寡来决定我们是否给其以关注——— 这是一种怎样的残忍啊!但是,这种残忍却真实地存在于几乎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这种日子,我们还要过到几时?难道我们真的年年都要习惯于此种残忍与刺激?难道我们非要看到所有的矿难无论伤亡多少都不能够在我们心中激起丝毫波澜的日子?可以肯定的是,无论现在的我们对于矿难是何其麻木何其习以为常,但这个糟糕的局面,依然不会有人愿意看到。
所以,我们要说,我们既然能够在王家岭创造一个救援的奇迹,那我们为何不能在“王家岭奇迹”之后,创造一个更大的奇迹:从此以后,再无矿难;从此以后,再无血煤。
不要说在整治煤矿的时候阻力很大,再大的阻力能大得过全国上下至洁至圣的民意吗?不要说我们的技术水平尚且不足,即便技术真的低下,那我们谨慎一些总可以吧?更不要说我们现在需要煤炭,因而矿难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发展代价,如果这样,那我们宁愿减缓发展,因为,建立在众多兄弟幽骨之上的发展是残忍的,也是可耻的……
2008年的时候,三鹿毒奶粉事件给了我们一个极其惨痛的教训,但庆幸的是,我们以毒奶粉事件为契机,涤荡了整个乳业。某种意义上而言,相比于三鹿毒奶粉,我们在矿难上遭受的创痛更为惨重。既然都能以三鹿毒奶粉为契机,扫除乳业污垢,那我们为什么不能以“王家岭奇迹”为契机,想尽办法,涤荡矿难这个压抑了我们很多年的毒瘤?
真诚希望,“王家岭奇迹”能够开启我们远离矿难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