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艳涛)昨日,西安碑林博物馆重要文物隔震装置项目通过专家团评审,在新陈列中,有14件国宝级文物用上了防震装置,这也是我国文物首次运用防震装置。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文物展示与保存中的防震问题日益突出。西安碑林博物馆在筹建新石刻艺术馆时,经过充分调查研究,与日本AS隔震技术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根据陈列文物的个体体量和不同特点逐一设计完成隔震技术方案,14件文物用上了防震装置。这14件文物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中包括有“东方维纳斯”之称的唐代密宗菩萨像等。这些文物怎么穿“防震衣”呢?据介绍,将这些文物放在一个大的平面托盘上,下面通过滚动轴,与另外一个平台连接,下面的平台则放在弧形的轨道上。地震来时,最下面的平台在轨道上晃动,但无论怎么晃动,最上面的平台均会保持平稳状态,文物则不会晃动。
著名隔震减震控制专家周福霖说,将防震技术应用到文物保护上,这在我国还是首次,对我省博物馆今后的文物防震保护具有示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