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成为《时代》周刊2010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候选人,又被与《时代》周刊扯到了一起。不只是韩寒,随便什么人只要登上《时代》周刊,准会在国内引起一轮轰动性的报道,其实在由“韩寒和《时代》周刊”构成的新闻信息中,是谁登上并不重要,因此,我觉得比韩寒入围更值得讨论的是,什么时候这种迷恋外刊报道的情结能得以破解?
《时代》周刊并不了解韩寒,给出的入选理由更不靠谱,“这位27岁的年轻作家在出版以自己的中学辍学经历为背景的第一本小说后一炮而红,成为中国最畅销的作家之一”,这个评语就算十年前使用也相当落伍,何况现在,韩寒的“公共知识分子”光环早已将“中学辍学生”的身份彻底遮盖。
《时代》周刊为韩寒撰写的入选理由完全可以这么写,“具备作家与赛车手双重身份的韩寒,是当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他每一篇针对时政、民生的博文,都会引起强烈反响”。既然《时代》的入选理由如此不靠谱,那么大可不必把韩寒入选当回事。
追溯韩寒的转变与成长,比争议韩寒该不该入选“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更有意义,他对社会热点敏锐的捕捉,他在博文中所体现出的常识,他对批评尺度的掌握,他一贯正确的公众立场……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能管窥到当今中国的诸多景象,比如舆论环境、知识分子的担当、社会转型期的种种矛盾对立与精神阵痛,只有这样,才能还原一个真实的韩寒,才能评断他是不是具备全球性的影响力。
说“韩寒的影响力至多在中国”,这完全是一种封闭的思维方式在作怪,这个说法至少表明了这样的潜意识:中国不属于全球的一部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潜意识的存在也不是没有理由,因为韩寒的价值观没能实现输出,影响不到国外。问题是,韩寒诸多被视为非常尖锐的观点,在国外不过是大多数人都身体力行的事情,怎么可能将他放置于全球背景下仍然能够鹤立鸡群呢?
正如一位年轻网民所说的那样,“我不知道韩寒有没有影响时代!但韩寒影响了我……”因此,韩寒有没有影响世界也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没有影响到更多的中国年轻一代。目前的境况是,韩寒是媒体宠儿,是沉默的知识分子们的“代言人”,他的千千万万个粉丝,究竟是喜欢他作为明星的一面,还是喜欢他具备社会良知的一面?这暂时仍是一个需要时间来验证的问题。(作者:韩浩月 来自:凤凰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