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龙贵
近日,不断有读者反映,在南京奥体中心北门一带,经常有一伙“富二代”车主深夜集中在此疯狂飙车,不少人开着豪华跑车,跑车的轰鸣声让附近小区的居民不堪其扰,居民们叫苦声一片,大家希望有关部门加大查处力度。记者对此展开暗访调查。富二代非常嚣张,开着无牌豪车不说,还扬言要拿钱砸死记者
。(4月11日《扬子晚报》)
豪车,美女,飙车,扰民……“富二代”再一次以一种令人厌恶的刻板的恶劣形象进入公众的视野。对这些富家子弟来说,也许只是为了炫富,图一时的快感,但对周边市民来说却是不堪其扰,甚至有“不敢出门”的深深恐惧。事实证明,举国关注的“胡斌”案并没有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胡斌的锒铛入狱也未能换来马路飙车行为的些许收敛。
从网络反馈来看,公众关注的目光不出所料地都投向了“富二代”群体。确实,在这起事件中几名“富二代”所表现出来的无知、狂妄以及对公共安全的漠视和对他人生命安全的不尊重让人感到不寒而栗。尤其是其中一名“富二代”所说的“我们有的是钱,我可以拿钱砸死你们这些记者”,更是像一句 “富二代”群体的代言词,激化和点燃了人们压抑已久的内心不安和愤怒。在一个因贫富分化日益加剧而对立的时代,如果有人拿父辈的财富来向社会叫嚣、羞辱大众,那么不仅是这个社会的悲剧,也是他们自己的悲剧。
但是仅仅探讨“富二代”的问题是不够的,把所有问题都指向“富二代”也不尽客观。尽管“富二代”常常是以纨绔子弟的形象出现,但也应该承认,并非所有“富二代”都如此,拿一部分人的作为来评价一个群体,有以偏概全的嫌疑。更重要的是,“富二代”与公共安全本质上是两个问题,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就我个人而言,我真正关心的其实是我们的公共安全治理,而非“富二代”。
报道称,南京那一伙“富二代”飙车扰民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居民苦不堪言,希望有关部门加大查处力度。但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我们似乎看不到有关部门“加大查处力度”的迹象。警方虽然表示,一直在打击取缔,“坚决遏制飙车行为”,但却强调“由于这些车子上路后车速太快,不好拦截”、“一般飙车者都在凌晨时段飙车,且流动性很强,查处难度较大”。而对这几辆挂着临时牌照、没有参加年检且涉嫌飙车的豪华跑车,警方最后的处理是 “对每个小伙子进行了现场教育”,20分钟后放行。不得不说,警方在查处飙车行为上的无力、无奈以及制度上的疲软甚至装备上的滞后,才是真正让人感到恐惧的地方。如果说飙车者漠视他人生命,那么我们的执法者一脸“无能为力”的表情,又何尝不表明他们也并没有把公共安全当回事?
某些“富二代”在人格和道德上的缺失有个人的原因,也有家庭教育和整个社会价值观的问题。这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事情。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富二代”的话题更容易激起社会共鸣,而遮蔽了对真问题的关注。颇为吊诡的是,我们的交管执法给公众的印象可从来就不是一个弱势的部门,可为什么在面对普通民众的时候就铁面如山,遇到富家子“飙车”时就变得如此绵软呢?在我看来,根本上还是出于一种执法成本和风险上的考虑,是“执法经济”思维的另一种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