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结构4大特点
从签约项目的投资结构看,本届西洽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现代产业优势明显,投资结构更加合理。签约项目中五大主导产业达227个、总投资1791.13亿元,占投资总额的62.49%;房地产项目由去年的75个减少到35个,总投资由582.12亿元降低到327.78亿元,占比由37%降低到8.87%。这些成果的取得,说明我市提出的建设以高技术为支撑的西安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及围绕《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针是符合西安实际的,我市的产业投资环境更加优良,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二是产业集群化发展明显,产业链条加长。签约项目充分体现了我市在承接国际和东部产业转移中,引导区县、开发区产业错位发展,延长产业链,促进集群化的理念和战略思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建立中国西部“出口加工”、“汽车装备制造产业”的产业定位,分别签订“汽车安全气囊项目”、“博士二期电子传动与控制项目”、“LG新型塑钢门窗生产项目”等26个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围绕“总部经济”和优先发展电子信息、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现代产业,分别签订“奥星生物总部项目”、“LED项目”、“美国Express scprit中国开发中心”、“服务器研发中心”、“手机研发中心”、“半导体照明设备研发生产基地”等38个项目,这些投资大、产业带动明显的产业聚集特色更加明显。
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速,传统产业的低碳化改造步伐加快。签约项目中,新能源、新材料与低碳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比重明显提升,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低碳经济发展也是一大亮点。本次签约的项目投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项目达45个,总投资355.49亿元。这在历年的西洽会上是没有的。同时,在城市基础产业建设上,我市积极促进低碳城市、低碳产业发展,在本届西洽会上西安市政府与中国国电集团签署了在西安建设西郊热电、西南郊热电、阎良冷热联产、经渭新城热电联产项目的战略框架协议,项目总投资达210亿元。
四是港澳台客商仍占半壁,欧美投资紧随其后。上届西洽会利用外资项目51个,其中港澳台项目27个,占52.94%,本届西洽会利用外资签约项目62个,其中港澳台投资项目29个,占46.77%,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我市利用外资的主要客商。日韩及东南亚在第十三届西洽会上投资了6个项目,占11.76%,在本届西洽会上投资了11个项目,占17.74%。欧美在第十三届西洽会上投资了12个项目,占23.53%,在本届西洽会投资了22个项目,占35.48%,总投资达14.93亿美元,说明欧美国家已从金融危机的低谷走出,外商青睐中国稳定的发展环境,也看中西安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引领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