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互助路 专 题 天 下 社 会 图 片 娱 乐 体 育 视 频 论 坛
华商网>新闻>社会
中学老师拾荒13年资助60余贫困生(图)
http://news.hsw.cn    来源: 武汉晚报  2010-04-13 10:42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10658000定制,3元/月!

 

中学老师拾荒13年资助60余贫困生(图)

  罗老师将学生们扔掉的伞修好后送给贫困学生

中学老师拾荒13年资助60余贫困生(图)

  长期废品回收,罗老师的双手长满老茧。

中学老师拾荒13年资助60余贫困生(图)

  罗老师为孤老捐款盖起的新房子

  “罗老师把这些钱全用在资助贫困生上面。”学校书记李建军介绍:这些年来,罗老师资助贫困生60余人,资助金额超过2.2万元。与此同时,罗老师还常年帮扶周边5名特困村民。

  “不怕大家笑话,我这十几年都没买过牙膏,用的全是你们没用完扔掉的。”9日,罗老师向前来参观的学生介绍说。他的介绍让很多学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刚进校时,我们就发现罗老师经常晚上在校园垃圾堆扒垃圾。当时,很多同学不理解:一个老师怎么还捡垃圾?后来,学校组织师生为汶川大地震捐款,罗老师一次捐了2000元。这让同学重新认识罗老师。”学生王成说。

  “我小时候,父母身体不好,兄弟姐妹又多,家里很穷,村里乡亲经常接济我们。我记得,当时没鞋穿常年打赤脚,5年才能穿一件新衣服。这些吃苦受穷的经历,让我一直保持着节俭的习惯。同时,我是一个农村教师,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提醒我们的学生,即使生活条件好了,也不要丢掉农民子弟勤俭善良的本分。”罗老师说。

  在罗老师家里,至今还保留着一双1975年买的“回力”篮球鞋。那是当年家里卖年猪后花8元钱给他买的。“这双鞋我穿了20年,平时舍不得穿只有逢年过节走亲戚才穿上。虽然现在它不能穿了,我也没舍得扔,留着是个纪念。”罗老师说。

  “这些年,家里条件好起来了,可他在吃穿上还是不讲究。儿子过年花几百块钱给他买件羽绒服,他穿了两天就不穿了。他说穿着新衣服不好干活。”罗老师的妻子揭老底说:“这些年,衣服只要能穿他一件都舍不得扔,缝缝补补照样穿。有时候,他上课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学生都笑他穿得像民工。”

  潘红梅是跟罗老师感情最深的学生。88届毕业的她至今念念不忘罗老师,逢年过节都会带着礼物来学校看望罗老师夫妇。

  说起罗老师,潘红梅满怀感激:“我读初一那年,父亲突然去世。当时,我13岁,下面还有一个10岁的弟弟和一个7岁的妹妹。母亲一个人拉扯我们兄妹三个,当时连生活都困难,更不用说出钱供我们三个上学了。我最大,只有我辍学回家给母亲搭把手。罗老师知道情况后,来家里给我母亲做工作,并把我接回学校。”

  潘红梅说:“是罗老师供我读完了初中三年。当时,罗老师家就他一个人拿工资,师母在家务农,两个孩子还很小,家境也不宽裕。我记得当年,学生都是自己带米在学校蒸饭。罗老师怕我吃不饱,总是把自己碗里饭菜分一半给我。我眼睛近视了,白天上课,罗老师就把他的眼镜给我戴。晚上,他再戴着眼镜备课批改作业。”

  说到这些,潘红梅眼圈红了,声音也哽咽起来。

  “罗老师的勤俭和善良,对我们这些学生影响很大。”潘红梅说。

  提起罗老师,西湾村75岁的罗自胜老人连连伸出大拇指。罗自胜老人说,他有个70多岁的邻居人称“三婆婆”长年独居在家,儿、媳都在武汉工作。多年来,“三婆婆”家的挑水、打柴全是罗老师承担。2003年,“三婆婆”因天冷烤火时不慎烧伤大腿。罗老师知道后,除送食品饭菜外,还替老人翻晒尿湿的棉被,洗净弄脏的床单,被套。2天后,老人躺在温暖舒适干净的棉被里安然长眠。老人临终前粪便在床,全是罗老师清洗的。

  任河村六组罗梅秀家也是罗老师关照对象之一。2008年7月,罗梅秀挑着一担子西瓜到学校卖时遇见罗老师。交谈中,罗老师得知罗梅秀家有个孩子患精神病20多年,吃完饭就摔碗。这以后,罗老师经常给她家送碗。这些年,罗老师还不时给她家送来所需的毛巾、鞋子和棉被。

  “节俭即慷慨,奉献才幸福,罗老师就是我们身边活教材。”昨日,校长钟水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为罗老师建‘废品回收工作室’,就是要把它打造成学校最生动的德育课堂。

 

  

 

 

编辑:温磊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延伸阅读
图片新闻
危险的信仰
危险的信仰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人造美”时代
“人造美”时代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网友评论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