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互助路 专 题 天 下 社 会 图 片 娱 乐 体 育 视 频 论 坛
华商网>新闻>社会
小学生顶嘴遭老师殴打 家长竟说“不要追究”(图)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龙网  2010-04-13 15:28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10658000定制,3元/月!

  核心提示:“浩浩眼眶肿的像金鱼,眼睛里全是血……”华龙网阳光重庆频道接到网友报料,称北大附中重庆实验学校小学部六年级学生浩浩(化名),4月8号在校遭到生活老师杨某暴打。为了解事实真相,华龙网记者前往该校调查。

  时隔数日,浩浩的伤痕还很明显庞可摄

  华龙网4月13日11:00分讯(阳光重庆记者庞可、阙影) “浩浩眼眶肿的像金鱼,眼睛里全是血……”华龙网阳光重庆频道接到网友报料,称北大附中重庆实验学校小学部六年级学生浩浩(化名),4月8号在校遭到生活老师杨某暴打。为了解事实真相,华龙网记者前往该校调查。

  调查:学生顶嘴老师气急动粗

  下午5时,华龙网记者来到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的北大附中重庆实验学校。在小学部六年级六班教室外,记者见到了浩浩:眼眶处的淤青浮肿清晰可见,眼睛内因充血显出的鲜红更是让人触目惊心。他到底犯了什么错,能让老师气到如此地步?面对记者的询问,浩浩有些迟疑,经再三追问,浩浩才说出事情的经过。

  4月8日上午,他与同学发生了纠纷。中午,浩浩的生活老师杨一(化名)来找他“了解情况”,但浩浩不承认,还顶了句嘴,一气之下杨便一顿拳打脚踢。“他踢了我两脚,然后我骂了他一句,他就卡着我脖子一直推,然后用巴掌扇,扇了大概十几下……”事后,隔壁班的两名生活老师将浩浩送往医院救治。

  求证:学校已处理打人者或面临解聘

  据其他同学向记者反映,“杨老师打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好多人都被他打过!”而打人的杨老师,还在带学生,校方难道不知情?或是知情,却未处理?学校对生活老师的招聘和管理,是否像任课教师一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找到了学校校长陈玉明。

  记者讲明来意后,陈校长当即表示并不知情,“我们学校的生活老师均是严格招聘进校的,而且学校刚向全校教职工颁发了十条禁令,杜绝一切形式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如果情况属实,我们一定会严肃处理。”陈校长立即找来了小学部教导处主任刘老师了解事件的详细经过。

  刘主任当场证实,杨老师打人事件属实,小学部对此已及时作出处理。“杨老师平时表现其实很优秀,对学生的管理很有一套。可能管理中严了一点,偶尔听说有体罚学生的行为,但这次是最严重的一次。”

  刘主任表示,小学部已对杨老师的行为给与了处罚,将其当月考评记为不合格,并罚款300元,同时第一时间向学生及家长赔礼道歉。“如有3个月考评不合格,老师将面临解聘。对杨老师的处罚,我们也考虑过解聘,但还要征求浩浩和他父亲的意见。”

  意外:家长要求不处理打人教师

  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打得“鼻青脸肿”,最心疼的应该就是父母了。家长对学校的处理是否满意?随后,记者拨通了浩浩父亲的电话,却得到了一份意外的回答。

  “老师管教学生,也是为了学生好,只要孩子身体不出大问题,就没关系。”浩浩父亲再三叮嘱记者,请不要追究杨老师的责任。“孩子出生单亲家庭,我常年在外地工作,只能把浩浩托付给生活老师,杨老师就像是浩浩的干爹,管教严厉点也是应该的。”

  记者手记:教育岂能弥补亲情缺失

  事情虽然已经得到解决,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没有结束。

  现代社会工作繁忙,家长将孩子全权托付给学校,自己既能够心无旁骛的工作,孩子也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但这样的做法是否真的可以一劳永逸?身为家长,是不是把孩子交给学校就可以撒手不管?是不是要等到孩子受到不可恢复的侵害才会意识到教育方法的不妥?

  传统思想“黄金棍下出孝子”要不得,但是仍在某些人心中根深蒂固,对于难管教的孩子拳脚相向有用吗?何况,学校的教育再好,也弥补不了孩子成长过程中亲情的缺失。

编辑:尹超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延伸阅读
二府庄老师殴打小学生 所持铁棍粗约2厘米(图) 03-28 10:15
女童幼儿园归来后背淤青 称遭老师殴打(图) 07-15 09:27
老师殴打校长罢课被解聘 法院一审支持学校裁决 12-08 10:41
江西18岁高考女生考场遭监考老师殴打 06-09 13:21
小学生吐口水溅到老师脸上 被老师殴打脸部骨折 11-17 04:32
图片新闻
危险的信仰
危险的信仰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人造美”时代
“人造美”时代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网友评论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