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祝颐
近日,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司长张东生,为起草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组织相关人士召开闭门会。在会上,张东生表示,“不管怎么样,今年必须拿出东西来,收入分配不能总是空谈”。(4月18日《现代快报》)
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改革已提出6年,至今没有实质进展。收入分配改革方
案呼之不出,难免让人纠结。这正说明,收入分配改革牵涉到各方利益博弈,牵一发而动全身,既得利益格局调整过程十分艰难。张东生的表态却让我们看到了收入分配改革的曙光。
我期待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早日出台的同时,更期待发改委不停留于组织“相关人士”开闭门会,而应主动开门纳谏,征求各方意见表达,收入分配改革不走过场,取得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公平实效。
客观地讲,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整体收入水平确有较大提高。但是,相当数量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调查显示,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至目前的0.47,这不仅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也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势在必行。
在笔者看来,收入分配改革,既要注重初次分配的效率问题,也要注重二次分配的公平问题。虽然城乡差别与收入差别不可能根本消失,基尼系数也不会随着收入分配改革马上降低,但是,从政策层面引导公平分配,降低基尼系数,避免收入分配差距衍生“马太效应”,让全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改革的大方向。
当然,大规模提高社会工资水平并不现实,但是把握公平导向,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是可以做到的。比如,落实国企高管限薪措施,压缩“三公消费”等职务消费,改革个税征收方式,提高个税起征点,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适时出台暴利税、奢侈消费税等,都值得考虑。
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如果只是简单的“限薪”、“涨薪”、减税、征税,失业者、农民等弱势群体根本享受不到其中的政策好处。除了机关事业单位与国企以外,如果没有制度驱动力,如果不严格落实法律法规,让民营企业、私人作坊主动给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涨工资,也不现实。
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中,收入分配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逐步缩小收入差距,把每个公民都纳入权利保障视野,是应该可以做到的。难矣哉?不难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