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互助路 专 题 天 下 社 会 图 片 娱 乐 体 育 视 频 论 坛
华商网>新闻>调查·策划
中国式农民工之痛:融不进城市生活 像两个世界
http://news.hsw.cn    来源: 新华网  2010-04-21 11:45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10658000定制,3元/月!

  4月19日发行的第336期《瞭望东方周刊》刊登了一篇名为《中国式农民工之痛》的文章,以下是全文:

  他把一成不变地生活下去看成是“逆来顺受”,把这次写作视为“反抗”

  2010年4月6日,北京红十字宾馆里,31岁的农民工周述恒隔几分钟就能接到手机来电,全是媒体采访要求。这让他很为难。“手机马上就没钱了,我让老婆给我充钱,你们现在可不可以先打宾馆的电话?”

  这样的情形让他受宠若惊。13年来,从未有哪怕一家媒体关注过他,尽管他评价自己这13年来的生活“震撼、恐怖,可当惊悚小说来读”。

  现在,他,一个老家在四川达州、工作地及居住地都在福建省福州市的农民工,因为出版了一本46万字的小说《中国式民工》突然受到关注。

  小说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首印三万册,一周后又加印了一万本。图书编辑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位副部长“点名要看这本书”。

  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他给自己取名周小凡,他还有不少“亲朋好友”,像堂兄周小林、同乡张志伟、女友英子、工友刘全海 “都是真实故事,只不过名字改了。”

  不要工钱,只要包吃包住就好

  面对本刊记者,周述恒应付自如。他似乎早就在等这一天,“只有媒体多多报道,国家领导人才可能知道有这么本反映农民工群体的书。”

  他戴着500度的金框近视眼镜,小心翼翼地坐在你面前,像个书生。

  不过,他一再强调,文质彬彬是假象,严肃起来时,他的眼神里会透出一股杀气:在他当农民工13年的日子里,不少即将要火拼起来的场合,这股杀气屡屡将对手吓走。他说,这得益于练过两年武。

  周述恒对农民工有自己的理解,“没有固定工作就是农民工。”在他的打工生涯里,多数工作都是如此,接个散工干几天,立马又得另换一家。

  这种日子很难捱。有段时间,散工也不好找,他只好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满福州乱转,寻找招工信息。

  最惨的一次,周述恒持续失业半年,没有任何生活来源,实在没饭吃只能找同乡借钱,再通过关系央求一家工厂收下他,“不要工钱,只要包吃包住就好。”

  和他年纪相仿的农民工,大部分都饿过肚子,“一个月生活费80元还要活下来”的日子,也经历过。

  尽管早已成熟练工,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周述恒又一次失业。他不得不重新开始找工作。

  只是,这一次,多年的情感积累,让他有把话说出来的冲动。他把一成不变地生活下去看成是“逆来顺受”,把这次写作视为“反抗”。

  一个农民工写什么书

  这几乎是一个“愚蠢至极”的决定。

  他的房间只有十几平方米,一床、一桌和一个简易衣橱,占去了大部分空间。因为女儿刚出生不久,这么间小屋子,现在又挤进了张婴儿床。写作期间,朋友来串门只能坐床上了。听说周述恒居然在写小说,朋友都觉不可思议。“一个农民工写什么书!”“异想天开!简直是神经病!” 周述恒有些苦恼:真的要写下去吗?写完了又给谁看?

  他那台二手电脑也不听使唤,常常莫名其妙地坏掉。有一次好不容易写了一万多字,还没存档电脑就坏了,只得从头写起。

  好在妻子对此并不太反对。于是,17个月来,处于半失业状态的周述恒白天出去跑跑活,晚上趴在电脑前写作。有时会一直写到次日凌晨。

  虽然很激动,但是他发现自己的小说并不卖座。他将部分小说放在起点中文网首发,却很快被淹没。

  在这个“85后”网络文学阵地里,他写的这种反映现实疾苦的小说根本无人问津。穿越、重生、YY(网络用语,指“意淫”),主角快速成功,继而怀抱美女而归的情节,在这儿才是成功之道。

  这给周述恒带来无情打击:农民工文学,究竟写给谁看?在经历无数次泥牛入海后,他改将小说发布在读者群体更为小众的网络文学网站“红袖添香网”,居然当天引来一万人“围观”;几天后,他又找到了“烟雨红尘网”,“围观”人数迅速蹿至2万人。

  转机来了。不少网友开始联系他,支持他。更多的网友希望这本小说可别写着写着就“太监”了(网络用语,指“放弃”)。他坚持了下来,并因为网上的火爆而受到出版社垂青。

  去去去,我们这儿不是慈善机构

  如今,小说出版了,记者纷纷邀约采访,对周述恒来说,眼前的一切似乎是场“白日梦”。这个梦,他在多年前曾做过。

  他生活的地方绝对是穷乡僻壤:房子用木块和土砌成;冬天睡觉时用稻草取暖;做饭是用罐子从房顶吊下来,下面点柴火,整个房间熏得漆黑;厕所就在猪圈里

  这是1996年四川省不少农村的真实景况。当时的四川,正开始以密集的廉价劳动力源源不断供给温州、广州、厦门、福州等东南沿海城市。

  周述恒就是在这一年坐上火车来到福州。他原本可以考大学,但在15岁那年,一场意外夺去了母亲的生命。他只能辍学。

  爱好武侠小说的他当时还天真地做着梦:自己会不会是一位“大侠”。或者,至少能妙笔生花,绘出许多侠客形象。

  但梦想很快破灭。他发现他练的那些所谓武术,对于谋生毫无用处;他写的一本30万字的武侠小说,七次拿到出版社咨询均遭拒:你有钱吗?你有名吗?没钱、没名,出什么书?

  他只好做了与同龄人一样的选择——当一个农民工。

  此时,他仍然做着梦——有一天“荣归故里”。他误以为,火车过了一个又一个山头,迎面而来的会是一件又一件浪漫的事。

  只是这种浪漫一转身就变成了严酷。在福州,他挨家问招不招工,每一家都回答不要。通常的情形下,他连工厂门都进不了,“去去去,我们这儿不是慈善机构。”

  周述恒无数次和守门的保安说,自己什么苦都能吃。得来的却是一瓢冷水:回去吧,中国能吃苦的人太多了。

 [1] [2] 下一页
编辑:李斌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延伸阅读
青岛七百拆迁户抢号火爆 有人雇农民工排队(组图) 04-13 20:51
农民工为省钱住集装箱屋 与别墅区为邻(组图) 04-13 14:13
农民工上网找招工信息 被骗西安城中村身陷传销窝 04-11 07:40
渭南煤矿瓦斯燃烧事故正处理 幸存农民工忧虑工资 04-07 12:02
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月工资1728元 无意低收入工作 04-06 12:57
图片新闻
危险的信仰
危险的信仰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人造美”时代
“人造美”时代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网友评论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