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胡庆波
究竟是什么样的恩怨让一个88岁的老人在耄耋之年仍然不能释怀,贸然行凶?谁也没有想到,一场恩怨情仇在这个小村子里悄悄地隐藏了50年……
2004年6月12日2点15分,刑警大队办案人员接到110指挥中心指令,双山镇黄丈子村一个村民报案,说他们村一个叫王百冬的100岁老人死在村南台子庄稼地里了。
黄丈子,是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大山里的一个小村庄,对于青龙这个小县城来说,人命案件并不是很多,这一消息顿时在黄丈子村掀起了轩然大波。起初,死者家属以为是由于王百冬年岁太大,在地里干活出的意外;但是,死者头脸上的多处伤口让他们最终决定报案。
青龙满族自治县公安局法医介绍,老人的伤集中在头颈部,有32处,他右手的一个手指也断了。办案民警分析,这属于外力极大所致,死者手上、胳膊上还有搏斗伤。另外,在庄稼的叶子上、附近的石头上,均发现大量喷溅型血迹。警方认定,这是一起恶性的杀人案件。
100岁老人最好的归途应该是寿终正寝,王百冬却惨死在自己家的庄稼地里。是谁会杀害这样一位百岁老人呢?
那一天是赶集日
警方发现,死者尸体的面朝西,东侧有个拐杖,西侧有个草帽,旁边还有个大锄头。很明显,王百冬是在地里干活的时候,被人袭击致死。
这个案子肯定不是流窜作案。南台子庄稼地离庄里大概有100米左右,整个一个庄前后都是山,一个100岁的老头在那干活,如果是流窜的话,无非就是图财,可是这么一个老头,他身上能有多少钱呢?
在死者身上的钱包里,发现仍有50元钱,警方初步排除了谋财害命的可能,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这个有117户人家的村庄。黄丈子,共有420多口人,由于身处大山之中,民风较为淳朴,漫山遍野的苹果树是这里主要的经济支柱,王百冬出生在这里,并且在这里度过整整一个世纪的岁月,是这个村落里最年长的人。
据村民反映,王百冬脾气有点特殊,有两个孩子,女儿已经出嫁,儿子天生是个盲人。王百冬的儿子一生未娶,性格孤僻;老伴也已经年近九旬,身体不好。由于家境贫寒,除了一群远亲近邻的帮衬外,百岁老人王百冬被杀害前仍勉强支撑着家里的田地。
警方首先围绕死者的社会关系展开调查,虽然死者王百冬的脾气有点古怪,但并没有听说与人结仇,也从来没有因为宅基地、庄稼地的问题与他人发生过纠纷。
6月13日,阴历四月二十六,这是一个星期六,也是黄丈子等附近几个村的村民逢集赶庙会的日子。据警方分析,命案发生的时间,应该是上午的8点到12点之间;而案发现场旁边的一条小道,正是很多村民赶集可能会走的小路,会不会有人在赶集经过的时候,恰巧看到案发呢?
黄丈子村白天去双山子大集有多少人,都谁去了?警方对每一个去赶集的人进行走访,果然有人提供线索,说曾经看到本村叫吴起的人在案发的那段时间正在果园里干活,当时,他干活的地方离中心现场大约20米左右。
吴起,44岁,是当地的一名乡村教师。上午10点钟左右,当时他在地里。10点,正处于凶案发生的时间段。他和王百冬的死有没有关联?
三枚波浪纹足迹
警方围绕两个人的关系展开了多方调查,并没有发现两人存在冤仇或者纠纷。就在这时,在案发现场,一种可疑的足迹,引起了刑侦技术人员的注意,一共有3枚,其中在草帽附近有一枚,在锄头附近有两枚。
死者以及到过现场的村民和家属被一一排除,那么这三枚可疑的足迹是谁留下的呢?
警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是一枚波浪纹的胶底布鞋的足迹,它的长度是26.5厘米,前掌宽7厘米,后跟宽6.5厘米,基本被认定为犯罪嫌疑人所留下的足迹。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罪犯将是一名男性。但是,波浪纹的胶底布鞋在农村很是普遍,现场的可疑足迹又有相当程度的模糊,很难再给出更为详细的线索。
办案人员立即与市局刑警支队联系,市局刑警支队把警犬队调了过来,在现场做了一下警犬追踪,通过对足迹的追踪,追到了山下的村庄口。但是,警犬到村庄口,就失去了继续追踪的目标。而侦查员却意外地发现,那里,正是吴起家的门口。
到他们家门口,警犬转了两圈,叫了两声,从警犬追踪看,对这块有反应,但不能肯定。虽然警犬追踪没有给出足够明确的指引,但这仍然加深了警方对吴起的怀疑。
侦破组决定正面接触吴起。当时,警方问吴起,“你这段时间听见没听见什么动静?”
他回答道:“我什么也没听见,当时只顾着干活了。我没看见谁上来,包括死者我也没有看见。”
按照常理,他离现场那么近,而且两个人在案发过程中,应该有喊叫。吴起究竟有没有说谎?侦破小组决定亲自验证。
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侦查员模拟现场的喊叫,做了个模拟实验。但是,模拟实验的结果多少让他们有点失望——确实在干活当中听不见。要说看见呢,当时根本看不见,因为中间隔了整个一片果园,树特别茂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