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互助路 专 题 天 下 社 会 图 片 娱 乐 体 育 视 频 论 坛
华商网>新闻>中国报道
广东三峡移民融入当地艰难 靠色情发廊致富(组图)
http://news.hsw.cn    来源: 东北网(哈尔滨)  2010-04-28 09:50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10658000定制,3元/月!
  开发廊网吧致富 卖土地如今后悔

  准确地说,杨姨的生意是从晚上八点开始,一直持续到凌晨一两点。这几个小时,是岗南村最热闹的时候。比杨姨更勤快一些的,是发廊里的小姐。3月31日晚上6点,南方农村报记者到达岗南村时,她们已经三五成群地坐在店铺里,等待着客人的光临。

  南方农村报记者一路默数,发现这个小小的村庄里,竟然有十家发廊,更令人诧异的是,里面的姑娘大多一脸稚嫩,看不上不会超过20岁。网格的丝袜、高高的高跟鞋、各式短裙,小姑娘以热辣的装束,或坐或行地充盈着岗南村。见到记者到来,她们使劲抛眼神勾引。也有一些姑娘,则慵懒地躺在椅子上,对四周不闻不问,涂满脂粉的脸上挂着与年龄不相称的疲倦和沧桑。

  岗南村仅有23户人家,83口人,无一例外是从重庆市巫山县巫峡镇江东村和龙门村移民过来。

  岗南村两排住宿楼相对而望,中间隔着一条不宽的小路,路口接驳一条公路。而移民村其他三面,则被高高的围墙拦住,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

  这种相对独立的空间也是发廊滋生的温床。移民王仁(化名)回忆,移民过来后仅仅三年,发廊便开始崭露头角,此后慢慢增多。到如今,小姐数目已经超过村民数目的一半。

  岗南村因为发廊林立,已经远近闻名。组长黄亿敏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在村中,最富裕的便是开发廊的这七八户移民,“一年最少赚七八万,家家都开小车”。

  致富者中其次则是经营网吧的移民。据高明区三峡移民办主任吴志才介绍,移民村中开黑网吧,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发廊、网吧经济”让岗美村小组组长卢兴贵非常羡慕。在岗美村,也有移民试图仿效岗南村的做法,但发廊每次开张不到一个月便会倒闭,倒是网吧可以一直在暗处生存。“慢了一步啊。”卢兴贵扼腕叹息。

  更多村民仍以房产和土地为重要收入来源。

  因为抓阄的缘故,有的移民家庭子女与父母被分在不同的村庄。王姨夫妇被分在岗南村,而儿子一家在岗美村。她选择搬去与儿子同住,而将岗南的房子出租给那些小姐。她在岗南共有三间屋子,每间每月的租金是120元,一个月可获得360元的收入。

  而荷城街道的新涌村,一度也被其它移民村的村民所艳羡,因为该村在2003年,将分得的土地卖给了当地政府,用以开发工业园,每亩地的价格为1.98万元,每位移民分得1.3万多元。不过,新涌村的廖生却不认为这个决策是正确的。在他看来,土地是命根子,留着总比卖了好,尤其现在的土地价格已经翻了好几番。

  房产证八年未办 移民房质量堪忧 高明区三峡移民安置办主任吴志才介绍,2002年8月,高明共接受三峡库区移民980人,均来自重庆市巫山县巫峡镇,分布在全区12个移民村。当时,按照“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移民均被安置在离镇区不远的村庄。如今,历经九年的变迁,移民人数增加到1018人。

  不同于其它地区,高明区移民比较难以接受的一点是:九年过去了,他们的房屋还未办下房产证,宅基地也未办下土地证。

  这让移民们横生猜测,甚至有人认为“高明区怕移民们将房子卖了走人”。

  “这完全是误解”,高明区民政局一位负责人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移民房屋所用土地均为农用地,涉及改变土地用途。当时已经规划了130.12亩,但没有细化到每一个村。后来,由于高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转用土地需要细化到每一个村,导致移民住宅用地转变用途审批未获通过。该负责人表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日高明区会召开各部门协调会议,“今年5月底应该可以办下来”。

  除了房产证不发之外,让岗美村小组组长卢兴贵比较恼火的,还有房屋质量太差。他指着客厅天花板上的裂缝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政府曾承诺过会维修,但九年来一直没有什么动静。高明区民政局一负责人坦承,一些移民房屋确实存在质量问题,他表态将尽量解决这些问题。

  老移民难懂粤语 新生代加速融合

  在移民之初,水土不服成了移民的通病。岗南村小组组长黄亿敏和岗美村小组组长卢兴贵记得,他们去明阳村委会开会时,每次村委会干部都说粤语,让重庆来的他们一头雾水。后来,卢兴贵去开会时,干脆签完到便甩手走人。

  卢兴贵的大女儿,搬迁之前在巫山中学读初一,学习成绩排名靠前。到明城镇上初二之后,由于老师们课堂教学习惯用粤语,导致女儿成绩一落千丈,排名在倒数几名。她高考时,英语只考了三十多分,最后去韶关读大专。“本来,她上本科应该没问题的。”卢兴贵连连摇头。

  黄天的儿子读小学二年级。一到放学,他便和移民村的小孩们一起早早地回到了村中,很少与本地的同学一起玩。

  大人更是如此。黄天望着三面的高墙,努努嘴,称基本不与当地村民来往。王姨闲时会去广东其它一些三峡移民村走访老乡,而杨姨则基本上足不出村。这些大人,无一能说粤语。

  不过,也有不少移民与本地人融合得很好。在新涌村里,小廖以为南方农村报记者是广东人,回答问题都用粤语。听到南方农村报记者说不懂粤语之后,才尴尬地切换过来。来这里九年,他早已习惯了说粤语。在发廊工作的小廖,打着耳钉,头发染成金黄色,开着摩托车在移民村里来来回回。有着一帮本地朋友的他,不单操着一口流利的粤语,生活方式也已经与本土人无异。

  高明区三峡移民办主任吴志才称,移民的后代基本上都已经学会了粤语,融入了当地的生活。为照顾移民子女,从2006年开始,高明区对三峡移民子女进行奖励。凡考上大学的,都可获得4000元补助,考上大专则可获得3000元。

  “看下一代了。”谈起孩子,岗南村小组组长黄亿敏的眼神中第一次闪过希望的亮光。

编辑:梁铮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延伸阅读
三峡移民村成红灯区 小姐数目超过村民一半(图) 04-28 02:58
重庆三峡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全面完成 01-20 10:33
重庆三峡移民安置调查:部分配套费被全额扣留 04-20 18:47
重庆万州三峡移民失业率由18.5%降至8% 10-14 09:02
图片新闻
危险的信仰
危险的信仰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人造美”时代
“人造美”时代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网友评论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