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互助路 专 题 天 下 社 会 图 片 娱 乐 体 育 视 频 论 坛
华商网>新闻>中国报道
震后两年 过多的关注扰乱了孩子前进的脚步(图)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0-05-12 05:14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10658000定制,3元/月!

  春节后,李伟的生活只剩下了在这家“温爷爷到过的小小店”里帮家里卖东西,他觉得未来很迷茫

  震后两年,记者再次踏上这片曾经焦灼的土地,残留在记忆中的断壁残垣,已全然不在。废墟推倒重来,一些地方,漂亮的小洋楼矗立青山绿水之间;小村庄有了歌声、笑声——新生活已然开始。

  本报记者 刘海宏文/图

  孩子总是这个社会最脆弱的神经。面对人生经历中前所未有的灾难体验,大部分正在回到原来的生活中,但部分孩子却变了,变得不听话、叛逆甚至讨厌父母。因地震而带来的过多的被关注,让他们很难回到原来熟悉的,也是封闭的小小空间。

  丹丹又离家出走了。这已是第二次了。

  这个14岁的女孩是“512”汶川大地震映秀小学的幸存者,是被父亲从垮塌的教学楼废墟里刨出来的。而现在,她却又成了这个家庭最大的烦恼。

  连续数个夜晚,张兰都坐在用草皮和毛毡搭建的过渡房里发呆。这个懊恼的母亲怎么也想不明白:为啥短短两年,女儿像变了一个人。地震前的丹丹学习成绩虽不怎么好,但还算乖巧听话;可现在,她变得自私、叛逆、讨厌父母,总想逃离这个家。

  她认识的人太多了

  持续了一个月的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距离映秀镇数公里的这个小山村,因为重建,一大半的人家或投亲靠友,或在相近的都江堰租房过渡,只有80多户村民住在那里。丹丹家就是这80多户人家中的一户。

  第一次去丹丹家是4月23日晚上。丹丹的父亲在镇上的铝厂上夜班,屋里只有张兰一个人。这间20多个平方的屋子里,挤满了冰箱、电视、沙发、柜子等从废墟里扒拉出来的家具,屋子里最大的面积被两张床占去,一张是夫妇俩的,一张是两个孩子的。两个孩子的床如今空着,上小学的儿子在汶川县八一小学寄宿,周末才回来;而女儿丹丹,不知道去了哪里。

  一听来的人是记者,张兰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突然一脸愁容地唠叨起来。“恼——火!你帮我出出主意,我真不知道该咋办了。”

  512汶川大地震时,丹丹在映秀小学上五年级。当时,她被压在瞬间垮塌的教学楼下。之后,被发疯了似的跑到学校的父亲用双手刨了出来。左臂骨折,伤情并无大碍。

  如果顺利,14岁的丹丹下半年应该读初二。可大约一个月前,她在学校和同学打架,被送了回来。之后,丹丹一直闹着上舞蹈学校,这可让夫妇俩发了愁,“我们上哪儿找舞蹈学校去。我说等找到学校再去,她就是不行,闹腾!”

  丹丹离家出走了。第一次是3月初的一天,张兰四处寻找,可几天后,没有钱的丹丹自己回来了。她说在成都一个朋友的学校里听课,张兰不信。

  “朋友?她认识的人太多了。”张兰抱怨。她甚至觉得,这是丹丹“变坏”的罪魁祸首。

  张兰说,丹丹的朋友几乎都是地震后一年认识的。她的朋友有救援战士、记者、志愿者,还有一些来看望她的人。丹丹都细心地将这些电话号码保存在了父亲送给她的手机上,没事发个短信聊聊。

  起初,张兰没认为有什么不好。可后来,她慢慢发现,丹丹和爸妈的话越来越少。渐渐地,母女俩的沟通几乎陷入绝境。

  “我说啥,她也听不进去。”张兰说:“是不是青春期到了?”

  就在记者到张兰家的前几天,丹丹给家里打电话说:没钱了。让他们寄钱。张兰和丈夫都觉得,“不能给她,给了就更不回来了。”后来,丹丹去了成都的姑姑那儿,不几天又溜了。她去了地震时认的干爹那儿。干爹又悄悄给张兰打电话,“赶紧来接人”。夫妇俩急忙去了成都。丹丹压根儿不肯回来,还说朋友会给她找工作。

  记者见到丹丹时,已是第三天。她穿了一件蓝色的开襟长款毛衣,黑色紧腿裤子。

  “你很喜欢蓝色啊?”

  “喜欢蓝色、紫色、粉色、黑色,心情不好的时候穿得深一点。”她说话很快。

  “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啊?”

  “我也不知道为啥。”丹丹说。接下来的问题,丹丹要么说“不清楚”,要么就是沉默。

  记者提议让丹丹带着自己在村里转转。她很快答应了,而且很高兴。张兰赶紧说:“你一定要给我把人送回来。”原来丹丹一直在找机会逃走,母亲担心她趁机溜了。

  一出门,丹丹像变了一个人,话多了。

  “我讨厌父母,跟他们没法沟通。”丹丹说,“本来说好了,让我上舞蹈学校,又不让去。”在她看来,父母很不讲信用,不理解她。

  “我不想在那个学校待着,不想跟认识的人在一起,想找个没人认识我的地方上学。”

  “我觉得很烦!”丹丹说。她想逃走。

 [1] [2] 下一页
编辑:梁铮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延伸阅读
图片新闻
危险的信仰
危险的信仰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人造美”时代
“人造美”时代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网友评论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