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互助路 专 题 天 下 社 会 图 片 娱 乐 体 育 视 频 论 坛
华商网>新闻>中国报道
劳动报酬占GDP比重连降22年 收入不断向少数人集中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0-05-13 06:42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10658000定制,3元/月!

  中华全国总工会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日前接受中工网采访时表示,我国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后持续下降,2005年为36.7%,连降22年,当前备受关注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关键在于提高普通职工报酬。

  切实提高劳动报酬刻不容缓

  有数据显示,1978年到2005年,在劳动报酬比重下降的同时,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有23.4%的职工表示5年未增加过工资。

  张建国称,当前劳动关系矛盾增多,预示着尽快出台政策措施,切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已经刻不容缓。他分析称,近些年来我国出现了一些由劳动关系矛盾引发的群体性极端事件,如部分地区“出租车停运事件”,其重要原因是普通职工的收入水平低、福利待遇差,“据前两年的不完全统计,因收入分配和保险福利问题引发的劳动纠纷占劳动纠纷的65%以上,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收入低待遇差导致招工难

  针对今年年初以来,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出现的“民工荒”,张建国认为“招工难”的本质是企业利润在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配不合理、不公平,说明普通职工在收入分配上严重缺乏话语权。普通职工待遇低主要表现在劳动时间长、收入水平低以及工作条件差。2005年广东省总工会调查显示,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月工资12年来只提高了68元,一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只能靠加班获取多一些的工资收入。

  为何下降?   收入不断向少数人集中

  国务院研究中心学者金三林曾表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民收入分配不断向政府和企业集中,向城市集中,向少数人集中,是居民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

  劳动者市场弱势地位也导致的劳动者收入比重下降。长期以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劳动力成本低廉的背后,是广大的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被压抑了。

  如何提高?   增加工资 改革个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多位学者都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作为扩大和重启内需的重要途径,其中将更多的国资收入转化为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甚至是居民可支配收入,成了共同的呼声。

  途径一:企业收入部分转为居民收入

  继续完善最低工资等制度,通过加大对劳动技能和在职培训等公共投入,提高劳动力价值。将国有企业经营或出售取得的收入,部分通过再分配的方式转变为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和居民可支配收入。

  途径二:增加财产性收入

  增加财产性收入也被提及。在农村,关键是要推进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让农户分享土地升值收益;在城镇,关键是深化金融体系的改革。

  途径三:实行综合性个税

  在二次分配领域,改革税收制度和增加政府货币转移性支出。

  目前发达国家通行的方式是,将所有收入加在一起,扣除家庭必要的生活开支,来确定纳税的所得额。当前,中国还缺乏综合性个人所得税,而这种税制有利于广大中低收入群体减轻负担。

 [1] [2] 下一页
编辑:梁铮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延伸阅读
中国劳动报酬占GDP比重连降22年 降幅近20% 05-12 09:01
上海非公企业职工也将有保护伞 劳动报酬获保障 05-07 17:17
胡锦涛:优化税制结构 增加职工劳动报酬(视频) 01-10 08:38
5000亿减税费促投资扩消费 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 03-06 03:03
图片新闻
危险的信仰
危险的信仰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人造美”时代
“人造美”时代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网友评论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