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省气象局局长李良序和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梁生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气象部门来说,防灾减灾重在预报。根据短期气候预测分析,今年汛期渭河、汉江流域发生局部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比较大,六到七月上旬将有一个短暂的伏旱期,预计西安地区会有5~10天35℃以上高温日。
边远山区气象防灾减灾仍很薄弱
据李良序介绍,在自然灾害当中,气象灾害占到了70%以上,近10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到陕西省GDP的2%到3%,相比上世纪下降了1个百分点。每年因洪涝灾害死亡的人数也从上世纪80年代的449人降到了63人。这些数据表明,我省近年气象防灾减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目前还有很多薄弱环节,特别是边远农村山区,农业对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非常脆弱。
要把气象预报送到田间地头
李良序说,目前农村对气象灾害的抗灾避灾能力非常脆弱,经常发生雷击灾害伤亡事故,防御设施比较薄弱。为了实现气象预报达到“最后一公里”的目标,目前全省农村已经建设了3000多个预警电子显示屏,通过这些显示屏可以在第一时间,把气象灾害的预警发到边远农村,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今春陕西受到13次冷空气袭击
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梁生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西安“春如四季”,这个比喻非常恰当。据统计资料来看,今年春季陕西共受到13次冷空气的袭击,带来了不断的降温、大风,以阴天和降水为主,主要是冷空气活动偏多造成的。究其原因还是与极地冷空气有关,和天气变暖虽有关系,但不是直接的关系。
今年渭河汉江可能发生洪涝灾害
梁生俊说,陕西是气象灾害最齐全的省份之一。第一大灾害就是干旱,其影响是缓慢长期的。除此之外,能够快速产生灾害的大雨、冰雹等,今年夏天肯定会出现。根据短期天气预测,今夏渭河流域、汉江流域产生局部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且和历史上相比可能达到中等规模。六月份到七月上旬有一个短暂的伏旱期,预计西安地区有5天~10天高于35℃以上的高温日。
陕西降水每10年减少20毫米
李良序局长说,从最近50年的统计与分析来看,陕西气温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温度一直在上升,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温度上升趋势在加剧。而且降水量减少的幅度,每10年减少接近20毫米。如果把现在的气候和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气候的平均状态进行比较,现在确实是异常时期。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的大背景,造成了异常天气的发生频次增多。
人工增雨对公众生活影响微小
李良序表示,近年来气象部门经常采用人工影响天气的办法来增雨增雪或防雹,对此广大公众尽可放心,人工增雨不会对大家的生活产生影响。据介绍,现在全省飞机增雨从每年3月份一直延续到冬天。人工增雨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但不会对人民的生活产生影响。因为作业时是向符合条件的云当中播撒催化剂,播撒的原理是增加凝结核,让水附着在上面,再通过一系列很复杂的物理过程,最后形成降雨。播撒的催化剂主要有盐、干冰、碘化银,它们的含量很少,对大家生活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 记者 赵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