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人 门前可罗雀
“您是我这段时间撒出去的这么多名片中,唯一一位给我打电话咨询房子的客户。”接起王女士的电话,经纪人小唐顿时从冷淡转成了热情,忙不迭地向王女士介绍手中那些便宜的房子。
从3月份的带看不断、求着业主别跳价,到如今的门可罗雀、和业主的议价空间增大,小唐觉得,4月14日新政来的一个月,北京的二手房中介就像经历了一场惊险的“过山车”,从高峰骤降到低谷。现在,他的店里,每天迎不来一个看房人,区域的整体价格也比之前便宜了2000元一平方米。(赵莹莹)
投资客 转身囤黄金
曾经叱咤京城楼市的投资客,如今踪迹基本消失。据了解,投资客出货迹象去年底便开始显现。此后,投资客不断清仓变现。尤其是4月新政出台后,中介市场不断爆出“一次性出清数十套”的抛盘事件。不少房地产门户网站的二手房源前面已经被中介公司加上了“跳楼价”、“房主急售”、“抛、抛、抛”等字样。一位浙江投资客一次性抛售位于北三环某项目的25套住宅,市值约1.3亿元。
“五一”之后,多数炒家已经抽身离市。据悉,一些投资者开始转而囤金。
本报记者 姚丽颖
楼市新政·聪明误
中介支招“假离婚” 工商申斥“馊主意”
想买第2套房的张先生发现在楼市新政出台后,不仅首付款要多掏十几万,利息也要多支付30多万元。中介公司出主意让其假离婚,拿不定主意的张先生只好向工商求助。崇文工商分局昨天提醒市民,为了购房而假离婚万万不可取。
工商人员表示,其实假离婚也有风险,主要问题就是日后的财产鉴定。用于买房的钱实际上还是夫妻的共同财产,万一假离婚弄假成真,复婚不成,财产鉴定就会比较麻烦,甚至还有可能人财两空,聪明反被聪明误。工商人员同时告诫中介公司,不要为了增加自己的签约机会而给买卖房屋的市民出“馊主意”,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记者 杨滨)
楼市新政·新动向
房企报价“紧贴地皮” “土地流拍”将成常态
4月中旬至今,北京土地市场非常冷淡。住宅用地仅成交延庆及大兴2块,总建筑面积为23万平方米,环比3月14日至4月14日,共成交9块住宅用地、137万平方米,分别下跌了78%及83%。而楼面均价更是从上月的15094元/平方米跌至2068元/平方米,跌幅逾八成。
近期房企对于拿地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审慎态势。亚豪机构副总经理高姗表示,4月份,包括新“国十条”、国土部新政及北京市对于土地出让方式的改革等调控措施,对北京的土地市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限房价、竞地价”及“限地价、竞政策性住房面积”等竞拍方式也改变了从前土地拍卖的方式,土地以及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严格程度史上最高。
截至昨天,北京首个限价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地块——房山区长阳镇起步区6号地居住项目,挂牌一周有余仍然无人应价。(记者 姚丽颖)
经纪头衔不能自封
将查无故不退定金
没有取得房地产经纪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却在名片上标注“经纪人”,这样的行为将按虚假宣传受到查处。西城工商分局联合西城房产局等部门,启动了对房产中介的集中专项整治,房产中介无故不退定金等行为将被立案调查。(记者 杨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