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肖耿先生
我觉得全中国都在建国际城市,实际上可能就面临几个问题,过去北京、上海还有深圳大型城市有几个非常有利的因素,一个是北京、上海、深圳建设中,中国的劳动力是非常非常便宜的,第二个对城市的建设标准要求不是很高,将来这个要求会越来越高,一定会增加城市建设的成本。第三个,资本目前在中国还是便宜的,今后10年、20年可能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主要的原因就是全中国都在进行城市化,过去主要是沿海大城市外商投资带动城市化,现在大家都意识到了必须城市化,全国都在建大型的城市基础设施,这个实际上对资本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全球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对原材料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这方面的投资 包括能源方面的投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我觉得会面临很大的挑战,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会面临很大的挑战,目前劳动力便宜、资本便宜,这些挑战是大家都面临的,但是也有很多机会。
机会在哪里呢?我们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建设现代化城市的经验,各种模式都已经有了,比如说香港,香港这个城市就不是摊大饼,香港在很早的时候,一般老百姓的住房,一家四口只有拥有50、60平米的住房,超过100平米的是属于有钱人的豪宅,建设的模式是高度集中的模式,然后是地铁,香港总的地铁的长度不长,但是利用率非常高,地铁建成之后,地铁沿线每个地铁站都是一个非常集中的商业、生活基地。
我们要把这些国际经验仔细去研究,因为香港只有700万人,我们现在考虑建设的国际化大都市,人口都在1000万以上,去香港的话,香港的人口密度比中国任何城市都高,但是堵车很少,所有的路都是立体的,在中国的大城市里面只有北京的环路才有立交桥,但是一下环路,那个路就非常没有效果,我在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那个口永远是堵车,我从机场到清华大学的门口是30分钟,从那个路进到清华大学里面需要35分钟,一到上班的时候,北京的环路全部都成了停车场,车都下不来,做城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国际经验学过来,同时要有研发能力,解决本地的问题。
堵车是系统工程,如果在一个地方堵了之后,不解决的话,所有的路都堵,外地人去香港的时候,最不习惯的是什么呢?公共汽车停了以后,人一上去车开的非常快。既要学国际的经验,制定很好的规划,又要对本地问题深入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现在说一下麦肯锡做了一个中国城市发展很好的研究,现在提了一个建议,就是要在中国建一个中国城市研究院,建这个城市研究院的目的,就是要帮中国各个政府、企业来解决问题,解决中国城市化中间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模式,我将来也会参与组建,这在中国目前是最佳的一个思路,中国同时又很多城市在建国际化大都市,在建设初期如果能够吸取国际经验,而且有一个充分的交流,我觉得可以大大的改进城市建设的效率和科学性。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