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互助路 专 题 天 下 社 会 图 片 娱 乐 体 育 视 频 论 坛
华商网>新闻>调查·策划
预报不是主业,地震局在做什么?
http://news.hsw.cn    来源: 南方周末  2010-05-16 13:32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10658000定制,3元/月!

  “否定地震比预报地震成功率高”——地震局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谈玉树汶川地震预报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谭翊飞 发自北京

  ■关于玉树地震

  前震一个多小时内主震就来了,预报前要开会会商,处理来不及了。

  ■关于汶川地震

  震级超出历史极限了,你让我预报我真不敢。

  ■如何反思

  不是我们工作的失误,这是科学认识水平的问题。跟上一代预报工作相比,我们这代人更实事求是,不大吹大放。

  ■为何频繁辟谣

  预报水平比较低(所以预报少);但发生地震概率很低,所以否定地震的成功率比较高。

  

预报不是主业,地震局在做什么?

 

  刘杰:汶川地震时兼任西南片区首席预报员,玉树地震时为地震局预报部主任。

  玉树地震:正开会,大震来了

  南方周末:玉树地震主震之前有一个4.7级的前震,根据前震预报主震是目前我们最主要的预报方法,那么为什么没有预报出来?

  刘杰:张国民(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的很明确,我非常同意。每年的4级地震有两百多次,每天都可能有4级地震。在没有明确判断以前,你怎么能够判断有大地震。

  4.7级前震在早晨,主震是早上7时49分。相差不到2个小时。中间定位地震需要一些时间。我们确实是在一二十分钟内收到了地震的信息,定位出来了。当时我没有想到那是一个前震,主震在一个多小时之内就发生了,大地震发生在这个时间确实有点奇怪。而且(作出预报之前)要开会会商,即使你要处理也来不及了。青海地震局就是正在开会,大地震就来了。

  前震的标准是什么,实际上是从海城来的,发生大量前震,震级往上走,越来越密。这次只有一个4.7级震,怎么判断这是个前震?这跟以前的经验不一样。

  南方周末:玉树主震时你在哪里,在做什么?

  刘杰:我在地铁里,(报告大震的)电话就过来了。赶紧启动会商。这个事后可以说,如果你站在我们这个位置,小震到大震之间就一个半小时,怎么判断出来是个前震呢?

  南方周末:在宣传当中地震预报系统一直认为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是成功预报的,并称之为海城经验。那你认为当年为何能成功预报,海城经验对现在的预报有什么借鉴意义?

  刘杰:从科学上看,真是那样的吗?(海城经验)往前创新很少。由于各种制约,很少创新。

  其实西方科学界根本不做(地震预报)了,现在只有中国人自己往前闯。(跟上一代预报工作相比)我是觉得我们这代人更实事求是。这个话往下说,不好说。当年说人定胜天,其实人胜不了天。

  汶川地震:历史上没有过,不敢报

  南方周末: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你在哪里,做了些什么?

  刘杰:汶川地震我们就在这(国家地震局),当时四川局的分析预报室的主任也在,正在跟我们的副局长讨论问题。当时手机信号还没断,成都那边说来地震了。他赶紧跑了出去。我们当时就(在大厅)等着台网中心的数据出来,因为要看多大震级。

  地震发生后,地震局有一套规范的东西开始运行,最先就是会商。当时我是首席预报员,所以现场是我先去的,出办公室就直接走了,跟军队的飞机去的,到成都才买了换洗的衣服。

  来了地震,我们也一两天没睡觉,我只是强调我们就是个人。我们该做的东西,我们肯定要做好。

  南方周末:汶川地震之前成都市地震局研究员洪时中曾经在都江堰电视台辟谣,称绝不会发生灾害性地震,并称这是整个地震界的共识。那么汶川地震发生后,你有什么感想?

  刘杰:我没有看到(那个辟谣的)视频。汶川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最高历史记录是6.5级。从来没有记录7级地震,所以(地震发生后)最开始定了7.8级。

  从科学认识上讲,如果让我报龙门山会发生7级地震,我还真不敢——超出历史的极限了啊。地震发生后,我们看到震级后,“啊,怎么这么大”,这超出了认识的水平。

  南方周末:历史上没有发生就代表不会发生吗?

  刘杰:科学的东西你是要有一定的根据的。地震不仅仅是一个地震,涉及这个地学的东西。一个地区有没有发生地震的东西,要有一定的地质构造条件。

  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大地震,你做研究从何谈起。比如湖南没什么地震,你马上报湖南有7级地震,你不可想象,那我就是不可想象。如果科学上有些东西你认识水平达不到,你再不坚持以前的认识,你就什么都做不了。

  这不是地震局的问题,而是整个地学界的问题,龙门山地区是一个挤压的地区,不太可能发生大地震。科学是一点点积累,有些最基本的原理是一定要坚持的,你不能拿一个东西把整个大厦都给推翻。无穷无尽的想象是可以,但在之前一定要按科学依据一点一点往前推。

  我一直觉得这是我们的认识水平问题,我得按照我的认识往前推。我认识有问题,我就承认这个问题再进行修正,但是不管怎样我不能反过来。

  南方周末:有一些老专家坚持声称自己在汶川地震之前已经发现了各种征兆,例如钱复业就认为他通过HRT波监测到了重大异常。那么地震局的前兆网络没有发现异常吗?

  刘杰:绝对有异常,但是异常比例很低(不足以判断)。

  南方周末:汶川地震之前地震局的例行会商会上有没有讨论过这片地区?

  刘杰:我的印象中5月8日(汶川地震前4天)有会商,当时会商确实没有明确这一片。(汶川地震后地震系统做全面)反思的时候,我们把从2月份到5月份所有周会商的记录文件全部上交了,月会商记录从2007年底2008年初也都交上去了。这里面还是认识水平的问题,但是我现在不能说(反思报告还未解密——编者注)。

  南方周末:你坚持认为这是认识水平的问题?

  刘杰:是科学认识问题。宏观来说,汶川地震是个300公里的破裂。之前有异常,但很小,(震中)两边有异常,当时是往两边报没有从中间报。

  南方周末:这个反思报告中央已经通过了么?

  刘杰:反正今年以后再也没有找过我们。

  预报水平比较低,但是没有工作失误

  南方周末:你说汶川地震你的压力最大,是什么样的压力?

  刘杰:实际上我们这代人从来不认为地震预报现在能解决。我们只是尽我们能力在做。你说压力吧,包括玉树地震,确实死这么多人,我们都是人嘛,你肯定是那个(有压力)……

  但这是个科研的东西,我们尽我们的力了,我们不是那么很自责,这个东西不是你的工作失误。但无论我工作上有没有失误,我绝对也紧张,有时候也确实影响情绪,比如有人骂我们。但我们也很明白(这不是我们的工作失误),深牢大狱这样的感觉我们还是没有的。

  中央电视台也问我,汶川大地震之后,是不是要查我,我说没有问题,谁都可以来查我。

  南方周末:那么你怎么评价地震局现在的预报工作水平?

  刘杰:不只是地震预报,整个地学研究在国际上都不弱。咱们国家的地理是有青藏高原,各种地质现象都有。

  我国还有个优势,我们有很多同学都在国外,开放几十年,交流很频繁,我们有地理优势,所以他们也愿意与我们合作。“文革”的时候我们不敢说,现在只能说越来越强。

  地震这方面的研究。咱们国家过去没有钱搞监测,1990年代以后,咱们国家监测也不弱。

  短临预报我不敢说。中长期预测,我们跟西方一样,连方法都一样,包括烈度。短临预测,人家(西方)没做,所以不好比较。

  南方周末:有一些老专家说,过去中国的地震预报在国际上地位很高,后来我们放低姿态向西方学习,反而亦步亦趋。你怎么看?

  刘杰:以前的东西争议比较大。第一还是强调实事求是,这个我没办法往下说。到底怎样实事求是,你可以去调查。

  地震预报人家都没做,我们怎么仰望人家?说白了,地震预报从1966年开始做,本来就全是学习西方,所有的观测方法都是西方来的。也不存在所谓的类似的中西医之争,以前的方法我们还是在继承的。

  一个是科学方法的问题,一个是认识水平的问题。只是现在人更加实际了吧,不,叫更加实事求是了吧,不要像文革时代大吹大放。

  南方周末:您一直强调“地震预报不能解决”,现在也有观点认为,既然搞不了预报,就干脆撤销地震局算了。你怎么看呢?

  刘杰:中国做地震预报是必须。确实有人说,我们不做预报了,就把房子建坚固。你有那么多钱把房子建坚固吗?大家都知道居住在断层的地方危险,搬啊,往哪搬,你不是还在那地方建吗?咱们国家人口密度高。以中国的国情,现实来说,继续做预报,还是能减少一些灾害。(高成功率的预报)确实达不到。但是有些地震能预报出来,比如海城地震,预报出来一点,就避免了多少人死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是就预报出来几个吗?只要预报出来一个就能减少损失。

  南方周末:这是否进入了一个逻辑悖论,说到必要性还是回到过去,例如海城;说到责任和现实,就没法预测,你刚才就认为海城经验没法复制。

  刘杰:海城的例子是指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做出来。要不要做预报,现在有一个说法,完全取消预报,取消也有合理的地方。

  咱们国家地震确实很多,仅仅靠盖结实的房子,纯粹走西方的路,走不通。从长远看,也许未来能够预报出来。所以你要把位置摆正。不能说,做这件事(短期内)就一定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不是说我们就非常看重海城,实际上我们有些地方可以做到,不仅是海城。“我们能预报”绝对不能等同于“我们绝对能预报”。真正能成功的是你走运,不成功占绝大比例,这是科学规律造成的。

  南方周末:很多人发现地震局现在频繁地辟谣,似乎比预报工作做得更多?

  刘杰:现在的预报水平比较低(所以预报少)。但(从概率上看)不会发生什么大地震,所以否定地震的成功率是比较高的。

编辑:赵萌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延伸阅读
扬州地震局:预测“10年内或有大震”报道不负责任 05-13 19:00
北京地震局:“地震不可测”与“近期无震”不矛盾 05-13 08:35
地震局:“地震不可测”与“近期无震”不矛盾 05-13 06:38
地震局称江苏未来10年可能发生6级以上地震 05-12 06:46
以地震局长名义网上散布地震谣言 宝鸡男子被拘留 05-08 09:22
图片新闻
危险的信仰
危险的信仰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人造美”时代
“人造美”时代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网友评论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