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互助路 专 题 天 下 社 会 图 片 娱 乐 体 育 视 频 论 坛
华商网>新闻>中国报道
内蒙贫困县60亿建新城烂尾 官员称为快速脱贫
http://news.hsw.cn    来源: 新京报  2010-05-18 06:29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10658000定制,3元/月!

  5月7日,一当地人从内蒙古清水河县新区主路上经过。该新区距离县城26公里,启动建设近10年,但留下烂尾工程。本报记者 涂重航 摄

  清水河县在新区建造的县政府办公楼,成为烂尾工程,停工已6年。本报记者涂重航摄

  5月7日,清水河县财政局、税务局在新区建造的新办公楼已竣工5年,至今无人入住,成为“鸟巢”。本报记者 涂重航 摄

清水河县旧城区,当地因建新区,已有10年未进行旧城改造

  作为国家贫困县,呼和浩特清水河县选择斥资61亿建新城区,以求快速脱贫。此事5月被曝光后引发热议:贫困县应该如何发展,是稳步务实,还是要急切冒进。

  据了解,为助当地脱贫,呼市曾倾斜政策,下派干部,并将上百亿规模的项目落户该县。在“能快就不要慢”的风气下,清水河县的新区项目未获批时,便已投建。后逢国家宏观调控,项目流产,新区建设资金链断裂,造成烂尾楼一片。

  如今清水河县政府不再搬往新区,重启停滞10年的旧城改造。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至今未完工的清水河县新城区像一个纪念性遗址,定格在2008年停工时的状态:崭新的清水河县政府、财政局、税务局、法院、县宾馆空洞地立在路边。周边工地里,那些未成型的建筑已成为鸟类聚集地,被人戏称为“鸟巢”。

  站在那片“遗址”中,能感受到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曾渴望快速发展城镇化的冲动。

  5月5日,新华社发文将这个起始于2002年的工程称为“拍脑袋”的政绩工程。

  张亮看到相关评论后觉得委屈。他是清水河县的前任县委书记,也是清水河新区建设的主要“决策者”。当这个斥资61亿的工程因为财力投入不足而陆续停工时,张亮已于2007年调至呼和浩特任政协副主席,现今他的职务是内蒙古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书记(副厅级)。

  新城“拖累”旧城

  清水河财政从3000万增至1亿多,但不建排水渠等设施改变旧城容貌,而举债建新城

  从未完工的清水河新区向北,车行26公里,便到了清水河的老县城。

  这个县城依山而建,只有一条水泥路,宽不足十米,路灯也只修一边。马路上人车混行。县城的建筑不超过5层,大多数年久失修。沿街而建的民居延续到山上,另一旁的民居则侵入清水河河道。民居之间隔着小路,也没有路灯。

  清水河县委一名干部说,10多年了,这里没什么变化。当地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

  据介绍,清水河县原属乌兰察布市。1995年,内蒙古自治区考虑乌盟下辖的贫困县较多,便将三个国家级贫困县武川、和林格尔与清水河县划归呼市。于是,努力脱困也就成了呼市领导对当地县干部的要求。

  张亮曾被视为该县脱贫的希望。

  2001年年底,张亮和云院祯同时被呼市下派到清水河县。张亮原是呼市玉泉区人大主任,到清水河县后任书记;云院祯则任县长。

  张亮告诉记者,他们是首批由呼市下派清水河县的外地干部。

  张亮到当地后进行国企改制,盘活国有资源。并在喇嘛湾镇建设一个工业园区,引进陶瓷加工企业和燃气项目。

  张亮认为清水河县是个资源大县,水泥、石灰、电石、高岭土都是该县的特色产品。他希望通过工业发展县城经济。

  同时,呼市也竭力帮助该县脱困,它将一个总投资19.34亿元的焦化项目落户清水河县。这个被内蒙古自治区列为重点工业建设的项目,能增加财政收入约1.8亿元。

  从2002年开始,清水河县的财政收入连年翻番,到2006年,财政已达到1.6亿元。

  对于张亮2001年到2007年在县里的工作评价,县财政局原局长王耀表示认可。他说,清水河县的财政从1000万发展到3000万,用了5年;张亮来了之后,财政收入从3000万增至1个亿,只用了4年。

  虽然清水河县财政在过去8年里迅速增长,但县城的容貌并未有所改变。城里依旧没有排水渠,仅有的水泥主街道还有1/4是土路。

  县里190名离退休老年人还曾给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写信,反映县政府一直未兑现退休和在职人员2001年至2004年的医药费、8年多的老少边穷补贴以及4年的取暖费。

  有清水河县官员透露,为了建新区,老城区的改造也就停下来了。县政府这些年在新区建设中已投入了1亿多元。

  而整个新区建成估计要61亿余元。仅目前建成的几栋楼已使清水河县政府欠债4000多万。

  贫困县为何造新城?

  原县长云院祯认为主要原因是县城落后影响招商;也有文件显示该县影响呼市首府形象

  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为何要打造61亿的新城区?张亮说,他在来到该县之前对这个问题也毫无概念。

  张亮告诉记者,当初下派到县里,他们“是带着任务去的”,赴任时,呼市主要领导勉励他们,要在清水河县干一番事业,并建议建设新区迁城,打造好的平台招商引资。

  到县城后,张亮才明白,建新城是“必须”的。“我是当兵出身,去过很多地方,但从未见过如此落后的县城。”

  整个县城“地无三尺平”,县城中央有一个雷管厂———红旗化工厂,每年产上亿根雷管。县城东西两边分别有一个水泥厂,污染和安全隐患威胁城内居民。

  原县长云院祯也认为,从经济方面考虑,清水河县一定要建新区迁城。

  他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当时,他们与武川县同时争取唐山一家100万吨的水泥厂项目,尽管清水河县有资源优势,但最终那家企业选择去了武川县。

  “主要原因还是看到清水河县城落后。”云院祯说,外地企业不仅考虑厂房的选址,他们还要考虑在当地招工、数千工人的住宿生活娱乐等条件。一个落后的县城,严重制约招商引资。

  但这些并不是清水河县要建新城的全部理由。记者从县国土资源局得到一份“关于清水河县新区建设用地情况说明”。“情况说明”中,除了提到张亮他们所说的人居环境差等因素外,还提到旧县城“同时也影响了呼和浩特市首府地位的形象”。

  据介绍,在张亮任县委书记前,呼和浩特市委于2001年曾建议清水河县将县城迁址于喇嘛湾镇。但因需占用邻县托县一部分土地,遭到托县反对。经呼市市委反复协调,仍未果,计划落空。

  随后,在2001年底,张亮、云院祯“空降”清水河县。

  “能快就不要慢”

  受全国建开发区热潮影响,清水河县未得到批复之际,让建筑商垫资建新区政府办公楼

  张亮、云院祯到清水河县后清晰地感受到建新区的压力。

  据他们介绍,2002年是全国建设新区、开发区的高潮时期。内蒙古自治区上到首府呼和浩特下到各盟市,几乎每个旗县都划定区域,进行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

  当时,呼市下辖的9个区县均有开发区建设任务。作为呼市最穷的清水河县,建新区迁旧城已算起步较晚。

  云院祯告诉记者,作为从乌兰察布盟划归呼市的三个县之一,另外两个县武川和和林格尔县启动很快,清水河县已处于落后状态。

  闫耀是在2002年张亮他们之后被呼市下派的干部,当时任副县长。

  闫耀说,作为外地的交流干部,本身压力很大,急于找到改变当地面貌的突破口。而在当时各地建设开发区的态势下,加上清水河的旧城现状,更是想要“撤旧建新”。

  但县里仍有干部对此心存疑虑。

  作为外派的干部,云院祯认为这是因为部分当地干部和群众因长期处在闭塞环境下,思想观念落后。据闫耀介绍,清水河县在划归呼市前,是乌盟的一块“飞地”,一年县里只开两次会。划归呼市后,县里干部常抱怨,工作太多开会太多。

  张亮说,为了改变干部的发展思路,他和云院祯分别带队前往鄂尔多斯、乌海、包头等地考察开发区建设。

  最终,这个建新城的决策在历时8个多月后于2000年,被清水河县常委会、人代会通过。

 [1] [2] 下一页
编辑:梁铮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延伸阅读
图片新闻
危险的信仰
危险的信仰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人造美”时代
“人造美”时代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网友评论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