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演员在表演宝玉、黛玉读《西厢记》(5月14日摄)。
演员在表演“宝钗出嫁”(5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贾立君摄
“对这一次的重新创作,金正日同志做了几十次教导,具体的指导意见太多了,恐怕要用一天的时间来谈。他要求根据21世纪观众的需求复排这部歌剧”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柴爱新| 北京报道
“用什么方法来重新创作?正当艺术家们争论不下的时候,金正日同志了解到大家的苦恼,就说了一句话,‘配合管弦乐’(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结合起来),让大家顿开茅塞。我们必须根据他的指示来创作歌剧。”朝鲜版《红楼梦》导演蔡明锡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2010年5月上旬,在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访问中国之际,朝鲜血海歌剧团率团到北京演出了歌剧《红楼梦》。
5月10日上午,朝鲜版《红楼梦》导演蔡明锡在北京华都酒店咖啡厅接受本刊专访。蔡明锡身着灰色西装,左胸佩戴着金日成像章,表情严肃,对每一个问题都认真作答。
“别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我接受采访的时候总提到他(金正日),他在艺术方面造诣很深,我们这些导演、音乐舞蹈专家都要拜他为师。在排练过程中,我们常常受到他的指导,他的教导是我们的灵丹妙药,让我们的工作有了方向。如果我们是蜡烛,他就是太阳。”谈到金正日对歌剧《红楼梦》的指导,蔡明锡说。
“重点考虑怎样才能让两国人民都满意”
朝鲜版《红楼梦》的诞生背景非比寻常。
1961年,金日成访华时观看了越剧《红楼梦》。同年,上海越剧团《红楼梦》剧组应邀到朝鲜访问演出。之后,在金日成的提议和指导下,朝鲜创排了歌剧《红楼梦》。
上世纪60年代,歌剧《红楼梦》的演出在朝鲜引起很大轰动,金日成曾多次陪同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观看该剧。
2009年是中朝建交60周年,也是“中朝友好年”。金正日提议血海歌剧团复排此剧。这一年,温家宝总理访朝期间,金正日陪同温总理观看了该剧。
中国文化部对朝鲜版歌剧《红楼梦》给予了大力支持。2008年底,文化部曾派专家组赴朝,参与指导该剧复排。此后,文化部还组织捐赠了服饰和道具。
此次来北京演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多位领导人亦到场观看。
蔡明锡告诉本刊记者:“金正日同志指示,复排(朝鲜版歌剧《红楼梦》)既要考虑朝鲜人的感情,也要考虑中国人民的文化风格。”
“我听说,曾经有别的国家排演中国作品到中国来演出,中国的观众接受不了。我们特别注意避免这一点,重点考虑怎样才能让两国人民都满意。”
《瞭望东方周刊》:剧中有三段集体舞蹈,荷花舞、蝴蝶舞、绸舞,加入这些会不会破坏全剧风格?
蔡明锡:这三段舞蹈是以朝鲜民族舞的特点来表现中国风格。观众有的喜欢古典,有的喜欢现代,有的喜欢朝鲜风格,也有的喜欢中国风格,但这些并不重要,我们创作的时候只考虑一点,就是朝中人民的友好情谊,一切为朝中人民的友情服务。
《瞭望东方周刊》:第二场第二幕宝黛月夜生情,舞台上二人有一个热烈的拥抱,好像不符合中国古代生活实际。
蔡明锡:(哈哈大笑)这个问题问得好。贾宝玉性格开朗,他偷看禁书《西厢记》,跟丫鬟们关系暧昧,比如他看到林黛玉的丫鬟紫鹃衣服穿得薄,就动手捏一下,紫娟说这样会让人说闲话。这些都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社会制度的反抗,他没有等级观念。上世纪60年代演出时没有这个热烈的拥抱,但我曾经为演出到中国来过几次,发现中国年轻人公共场合也会拥抱接吻,歌剧中这样设计也为了适应(现在的)中国观众。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年轻人现在已经比较开放了,朝鲜的状况怎么样?
蔡明锡:随着时代发展,朝鲜年轻人也在变化,但是不会像中国一样在公开场合亲热。朝鲜姑娘(跟男友)轧马路,不敢抬头,害羞,多美啊。男女青年结婚以前太公开了,没意思,有所距离是应该的。
领袖的指导
蔡明锡说:“金日成同志指示(歌剧《红楼梦》)务必在思想艺术方面达到最高境界。他看过之后评价‘这是一部用革新的眼光来重新创作的合格作品’。”
朝鲜版歌剧《红楼梦》共六场十二幕,从宝黛初会到黛玉病殒,宝玉出家,完整叙述了宝黛的爱情故事。在服饰动作上颇似中国越剧《红楼梦》,但也有不同。
“我一生与诗书做了闺中伴。”中国越剧版《红楼梦》中黛玉有这样的唱词,但朝鲜版歌剧却突出黛玉的女工。第二场第一幕开场,潇湘馆内,林黛玉边绣荷包边唱道:“一针一线绣起花,一针绣出红牡丹,二针绣出蝴蝶飞,??一心一意做针线。”
《瞭望东方周刊》:黛玉擅读书写诗,歌剧中的黛玉怎么突出了做针线活?
蔡明锡:这是朝鲜人喜欢的场景,中国人习惯男耕女织,朝鲜人也是这样,女人在家洗衣服做饭,男的出门耕田种地,这样更增加了黛玉形象的可爱,不仅貌美,也伶俐手巧。金正日同志指导,要用朝鲜式的方法来创作。朝版歌剧和中国越剧像两个孩子,各有特色,各有各的美。
《瞭望东方周刊》:你怎么理解《红楼梦》和林黛玉这个人物?
蔡明锡:《红楼梦》之所以成为名著,因为它非常细致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面貌;其次是,作品中写了300多个性格各异的人物。我对林黛玉的理解是这样的:她爱读书,爱哭,多疑,内向,多愁善感。性格方面我更喜欢薛宝钗,温柔,善解人意,对老人和丫鬟都好。但这个作品说的就是封建社会注定要灭亡,而薛宝钗努力遵守封建社会制度,宝玉不喜欢她,宝玉和黛玉是相爱的。我听说在中国也有争论,认为宝玉有点见一个爱一个的意思,我也有点捉摸不透。
《瞭望东方周刊》:复排的时候,金正日同志还有哪些指导?
蔡明锡:对这一次的重新创作,金正日同志做了几十次的教导,具体的指导意见太多了,恐怕要用一天的时间来谈。他要求根据21世纪观众的需求来复排这部歌剧,配合管弦乐。比如他说“要用我们朝鲜的民族乐器海琴奏出中国胡琴的韵味”。所以,在歌剧序曲中,有四小节用海琴演奏。
《瞭望东方周刊》:当年金日成同志对此剧曾有过什么指导?
蔡明锡:金日成主席当年看过四次,做过很多具体指示。比如(上世纪)60年代朝鲜歌唱家(演唱此剧时)是用“浊声”(一种朝鲜民族唱法)演唱,主席说“这是以前的方法了,要用现代人优美动听的方法来表现朝鲜人民的感情”,后来就改用“主体发声方法”,就是现在的唱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