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华夏文明的脉络溯流而上,千年古长安的辉煌犹在昨日。昨天台湾媒体采访团一行参观了关中民俗博物院、秦兵马俑博物馆、华清池等地。
步入关中民俗博物院古朴的大门,耳旁传来阵阵粗犷豪迈、雄浑奔放的关中老腔声。口耳相传千年的唱词,充满秦风秦韵的唱腔,让台湾中天电视的双胞胎主持人姊妹花萱野可芬、萱野可芳兴奋不已,“虽然听不懂唱的是什么,但这种传统艺术很有关中特色。”
镂空木雕的床、砖雕的屋脊、几吨重的饮马槽、旧时的戏台……这里共收集了从秦汉唐到宋元明清再到民国的民间艺术珍品33600件(套)。“在这里看到的都是宝啊!”台湾中国时报记者李文辉连连惊叹。他说,博物院这种原真性的展示非常好,和其他文物遗迹要隔着玻璃看相比,这里的文化活生生展现在眼前,更能体现原汁原味的关中民俗文化。
从1989年征集第一件藏品,到目前拥有占地500亩的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院,王勇超用20年的时间、3亿元的投资为大家留下了一处可以寻根的民族民间文化宝库。旺报记者钟张涵说:“民间资本为保护文物作出的贡献,在经济发展中是不可以被遗忘的,这种行为值得每个人敬仰。 ”
昨日下午,台湾媒体采访团来到骊山脚下。面对排列整齐的数千件兵俑、大型铜车马和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中天电视编导蔡文钦感到“特别震撼”。他说,兵马俑也曾经在台湾展示过,但实地看到如此壮观的兵马俑,那种震撼难以言表。“2000多年前秦国工匠的高超技艺,以及现在的文物保护技术都很先进,实在令人惊叹。”
“在西安,每一步都踩在秦砖汉瓦上。” “这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与写照,是名副其实的民族瑰宝。”台湾媒体人纷纷感慨,“西安不仅唐文化气息浓厚,秦文化也是与之呼应的另一张非常有看点的城市名片。”
记者程慧 实习生李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