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互助路 专 题 天 下 社 会 图 片 娱 乐 体 育 视 频 论 坛
华商网>新闻>陕西
台湾传媒人感受千年古长安 称:秦文化是城市名片
http://news.hsw.cn    来源: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2010-05-21 07:49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10658000定制,3元/月!

  沿着华夏文明的脉络溯流而上,千年古长安的辉煌犹在昨日。昨天台湾媒体采访团一行参观了关中民俗博物院、秦兵马俑博物馆、华清池等地。

  步入关中民俗博物院古朴的大门,耳旁传来阵阵粗犷豪迈、雄浑奔放的关中老腔声。口耳相传千年的唱词,充满秦风秦韵的唱腔,让台湾中天电视的双胞胎主持人姊妹花萱野可芬、萱野可芳兴奋不已,“虽然听不懂唱的是什么,但这种传统艺术很有关中特色。”

  镂空木雕的床、砖雕的屋脊、几吨重的饮马槽、旧时的戏台……这里共收集了从秦汉唐到宋元明清再到民国的民间艺术珍品33600件(套)。“在这里看到的都是宝啊!”台湾中国时报记者李文辉连连惊叹。他说,博物院这种原真性的展示非常好,和其他文物遗迹要隔着玻璃看相比,这里的文化活生生展现在眼前,更能体现原汁原味的关中民俗文化。

  从1989年征集第一件藏品,到目前拥有占地500亩的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院,王勇超用20年的时间、3亿元的投资为大家留下了一处可以寻根的民族民间文化宝库。旺报记者钟张涵说:“民间资本为保护文物作出的贡献,在经济发展中是不可以被遗忘的,这种行为值得每个人敬仰。 ”

  昨日下午,台湾媒体采访团来到骊山脚下。面对排列整齐的数千件兵俑、大型铜车马和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中天电视编导蔡文钦感到“特别震撼”。他说,兵马俑也曾经在台湾展示过,但实地看到如此壮观的兵马俑,那种震撼难以言表。“2000多年前秦国工匠的高超技艺,以及现在的文物保护技术都很先进,实在令人惊叹。”

  “在西安,每一步都踩在秦砖汉瓦上。” “这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与写照,是名副其实的民族瑰宝。”台湾媒体人纷纷感慨,“西安不仅唐文化气息浓厚,秦文化也是与之呼应的另一张非常有看点的城市名片。”

  记者程慧 实习生李旭

编辑:温磊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延伸阅读
图片新闻
危险的信仰
危险的信仰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人造美”时代
“人造美”时代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网友评论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