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北京市2005年到2009年公开的土地供应量,70%以上的土地用于建经济适用住房和其他政策性住房。然而,这期间面向社会供应的经济适用房的全部数量,加起来只有7%左右。“另外63%以上的土地去了哪里,大家心知肚明。”任志强表示。
巧妙装扮公开申请
通过骗取保障性住房,享受超规格的福利,在全国各地层出不穷。近期深圳市再次曝出保障房申请骗取事件,在第二次保障性住房初审合格家庭公示名单中,至少299户有成员在政府机构工作,有些家庭甚至多人同为政府机构人员,还有不少人住在豪宅。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在这次申请保障性住房初审合格的“特殊299户”中,来自的工作单位分布在深圳各大政府机构里,有政协深圳市委办公厅、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中院、市地税局、深圳海关等单位,甚至连市住房和建设局也有旗下机构工作人员通过申报。
更不可思议的是,不少在政府机构工作的人员都低调地把自己放在共同申请人的位置,而让其家人充当第一申请人。在政府机构中,初审通过者最多的是深圳海关,多达12人;即使是只有25个人员编制的福田区安监局也有11人通过初审。
在这些初审通过者家庭中,不少政府机构工作人员赫然在列。如一户申请人李某工作在皇岗口岸管理处,夫妻关系的共同申请人杨某则在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福田区梅林街道办的申请人李某在深圳市电化教育馆工作,共同申请人毛某则供职于深圳市地方税务局纳税服务分局,“实际居住地”写着深圳市福田区梅山苑10栋。园岭街道的肖某在深圳市住宅租赁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与其夫妻关系的宋某则在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
面对社会各界的质疑,深圳各机关纷纷出面解释。深圳海关表示,该单位通过初审的12人均是合同工。福田区安监局同样回应,该局通过者也是临时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