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位于北京东五环外朝阳新城马路以北的几百米长的围栏工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这就是近期被热炒的某部内部定向两限房——金隅景和园现场。据了解,福利分房在机关、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而且都是走正常程序。(4月25日《21世纪经济报道》)
部委公务员内部价买房,山西忻州限价房成为公务员福利房,荆门地税局职工低价团购商品房。近段时间,公务员福利分房的消息密集曝光。令人目不暇接。但是,在房价高企的当下,对买不起房最有切实体会的是普通群众,而不是公务员。公务员享有完善的住房保障待遇,有权低价购买福利房,普通百姓的住房尊严何处安放?而且,享有福利分房待遇的公务员们体会不到百姓买不起房的无奈。我们如何指望他们感同身受执行中央房价调控政策?在我看来,公务员福利分房卷土重来,实际上充满选择性作为,权力自肥的怪味道。
自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对黎民百姓来讲,福利分房是一个早已远去的词汇。但是,公务员反其道而行之,福利分房在不断加剧,公务员福利如此雷人,让人郁闷。据媒体披露,公务员住房保障,除了低价购房待遇以外,还有的地方沿袭福利分房惯性,以集资等名义给公务员兴建实物型住房,或者给公务员发放大额住房补贴。公务员独享“福利房”超国民待遇,只会让更多普通民众望房兴叹。
尽管公众舆论对公务员福利分房特权不理解。但是不理解归不理解,政府给公务员提供福利房不同于给水电气定价,需要开听证会征求民意(这样的听证会多半也是表演式的)。如果没有相应监督问责机制跟进,即便舆论反对,公务员福利分房还会继续蔓延下去。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务员福利分房都是走正常程序。问题是,公务员既当裁判员,又做运动员,近水楼台先得月,有权给自己分配福利房,那么由谁来给其他行业提供住房保障呢?其他行业不说购买福利房,享受大额住房补贴与实物住房近乎天方夜谭,普通百姓花光几代人的积蓄都付不清一套房子的首付款。
再说,公务员真的穷得住不起房子吗?如果说公务员没有足够宽敞舒适的住房,为何某些公务员把到手的福利房大肆高价倒卖?为何那么人(包括不少高薪白领)执意报考公务员?且不说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车私用这“三公”消费广为舆论所诟病,公务员完备的福利系统与稳定的工作环境就足以让人羡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屡屡被报名者挤瘫,就很能说明问题。报考网站都被挤瘫了,公务员报考热度可以窥见一斑。政府再给公务员提供福利分房待遇,这实际上是在给公务员报考热火上浇油。
本应该给穷人雪中送炭的公共政策,结果成了公务员权力自肥的道具。这恐怕只能用“权力通吃”来解释。《圣经》的“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公务员把本属于普罗大众的限价房变成自己的福利房,正是对这种“损所不足而奉所有余”的“马太效应”的赤裸裸诠释。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大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而住房消费是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社会分工千差万别,公务员与普通民众的贫富差别不可能根本消失。但是,从政策上引导社会公平,应该成为导向。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建设限价房项目,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政府把建设保障房、限价房项目错误解读为给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提供住房福利,实际上是在撕裂社会公平。福利分房在机关、事业单位普遍存在,或许只是分配不公的一个现实缩影,公共政策如何更好引导社会公平分配,为政者理应三思。 踏雪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