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之后,炒房客便如过街老鼠遭到了各种政策的围追堵截。炒房客到底对楼市的危害有多大?毋庸置疑,他们成就了楼市中诱人的泡沫,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炒房实质上就是一种投资行为,当政府想尽办法对其进行堵截的时候,他们手里的钱终究要有去向的,炒大蒜就是例子。因此,在抑制投资的同时,政府积极拓展投资渠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过剩资金涌入楼市的问题。
最近,一个名为《公务员买房内部价惊人》的帖子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在这个帖子里,爆出了一些中央部委及下属行政事业单位、大型央企和北京市地方政府系统的内部集资房、团购房、经济适用房的内部价格,并和周边商品房价格进行了比较。比如在北京海淀区四道口附近,商品房价格每平方米4万元,而公务员内部价为每平方米4500元,价格悬殊之大让全国人民瞠目结舌。
新政下,该新闻将聚焦点从炒房客转移到了公务员身上,央视等众媒体大搞舆论战,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比起炒房客,公务员低价买房对房地产市场的危害或许更严重。
这个帖子所爆出的公务员低价买房,实际早已是尽人皆知的秘密,只不过是出于主人公身份的问题,一直很少拿到台面上说。针对民怨沸腾的高房价,新政密集出台一个月,尽管降价之势还未真正出现,但成交量的缩水至少让很多房奴看到了希望。新政里必杀的是炒房客,他们的恐慌抛售证实了新政确实有效。可是炒房客与集资客比起来,似乎炒房客更要光鲜一些,毕竟是在拿自己的钱投资。
近年来,公务员招考日渐成为“中国第一考”,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很多人眼里公务员本身就是一个特权阶层,在住房、用车、养老、医疗等方面都享有超国民待遇。同时,他们的工资待遇在一个城市中绝对高于平均工资,那为什么不能和其他公民一起买商品房呢?保障性住房资源本来就稀缺,公务员低价买房无疑是占用了他人的福利资源,直接损害了买不起房的弱势群体的利益,这是严重的社会不公平。
以北京为例,2005至2009年政府公布的商品房住宅建设用地计划供给指标为7130公顷,但实际上真正可以对外公开销售的商品房住宅只占全部土地供应量的28.3%,其余的则是享受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用地,由特定单位使用,不对外销售。看似公务员低价买房跟整个市场无关,实际上则使得普通民众的住房问题更困难,另一方面也导致本应保障房解决的中低收入者涌入商品房市场,促使房价更高。同时,还应从政策源头上抓起,禁止集资建房进入流通领域,不能让集资者一方面享有着计划经济的福利,另一方面享有着市场经济的成果,轻而易举地赚取了超额利益。
如果说,抑制炒房只是一个经济层面的问题,那么严格限制公务员等特权阶层获取福利房则是政策层面的。因此,即使中央下决心治理高房价,我们的注意力似乎也不应该仅仅盯着炒房客,也不应当把非理性的鞋扔向开发商,更要将注意力聚焦占土地供应70%的政策房上,对这部分房源的审批、建设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管,才能让该受益的人受益。 (本文来源:东亚经贸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