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消息称,山东省日照市政府日前被指在“绝版”地带新建3500多套住房,专供市直机关公务员,且价格比同地段商品房每平方米低30%以上;其中一部分为连体别墅区,专供市级领导,单套面积为200平方米,约有200套。
其实,一些地方曲解国家的经济适用房政策,利用政府掌握的权力和资源,为公务员建廉价房,已经成为一种潮流,非独日照市使然,对此进行的曝光可谓此起彼伏。
郑州市规划局逯军那句名言“你到底是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令人印象深刻,但由于太雷了,反而遮蔽了这句话背后的真问题:擅改规划,为建设官员别墅让路。其实,“逯军事件”背后就是郑州市有关部门为领导以及公务员建廉价房的问题,这个问题到底是如何善后的,到目前还没有下文。昨天,华商报又报道了陕西眉县在建的最大经济适用房小区中,首期610套经济适用房有409套分给眉县县委、县政府下属各部门人员,其中不乏一些部门的“一把手”。类似的情况可谓比比皆是,各地政府为公务员建房已经成为见惯不怪的普遍现象。如果要曝光,还不知道能揪出多少来,但曝光之后,多是不了了之。
公务员能不能住经适房?这是一个伪问题。房改政策出台后,国家对公务员的住房问题有明确的规定。不少人以极低的价格买到了房改房,没有享受实物分房的公务员则享受了相对高额的房补。这几年房价疯涨,公务员群体自然也是受害者,但全社会都是高房价的受害者,为什么公务员群体能够享受法外施恩,再次突破住房政策,享受廉价房(或者集资建房等各种名目的廉价房)?相较于高房价,公务员的工资是不高,但是廉价房的这块云彩为什么就单单停留在公务员头顶?这不是以权谋私是什么?这不是权力寻租又是什么?
在我看来,许多地方政府甘冒舆论矢石,顶风而上,是有着非常现实的利益取舍的。他们手里面掌握着民众让度的权力,有着丰富的政治和经济资源(比如可以在规划、土地、税收等多方面给自己优惠),这样就可以“降低”建设成本,让公务员轻松获益。但是,这些优惠本身是权力自肥的结果,是以牺牲公众利益为代价的。更重要的是,对于官员的升迁,民众没有多少发言权,民众的代言人是各级干部,既然各级干部都得到实惠了,那么,他们的嘴也就堵住了。这样的普惠公务员的工程,就成为名符其实的“官绩工程”,“稳定”了公务员的队伍,同时可以给自己的“民意测评”打下“坚实的基础”。至于老百姓的不满,政府形象的受损,又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肖余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