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保障了谁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王建勋认为开发商以低价将房子卖给公务员背后可能有权钱交易,并与政府的土地财政也有关联,“政府垄断土地,开发商需要土地和政府部门的审批许可,而事实上各个部委又常常是密切联合、统一战线,开发商为了行事方便,用房子讨好有关部门再正常不过了”。
有专家指出,公务员低价购房的秘密在于,一些当地政府利用自身对公共资源的支配权把土地,通过非市场化的低价或无偿“划拨”方式纳入到了公务员福利范围来为公务员提供低价产权房。
上海社科院房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顾建发认为,高房价下不少部委机关单位甚至把分房子当成吸引人才的一种手段和方式。
然而在公务员以不到市场价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获得住房的背后是全国房价仍在继续上涨。
今年3月份北京、杭州、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价在2009年末基础上普涨20%。重点城市相对2009年1月1日的整体涨幅为39%,其中一线城市上升53%,二线城市上升23%。
对此任志强早有断言,“如果全部的商品房住房的消费者只能在全部住宅建设用地的28%之中竞争,那么本就会高涨的房价就必然的畸形暴涨。”
王建勋认为公务员享用的福利房会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供给,干扰正常市场交易秩序。“大量房子并没有推向市场,交易的房子被预先获得,真正用于交易的房子就有限了,而且当公务员以很便宜价格拿到房子时,开发商会不会把成本转移到其他卖给普通民众的房子上?公务员所享有的这种特殊福利是不是也是高房价的一个助推力?”
面对高昂的商品房价格,更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保障房,然而资料显示,2009年年初,北京申请保障房达10.45万户,而北京可提供摇号配售的经适房仅约3.2万套,可提供的限价房房源约2.3万套。
有学者更是大胆估计,能够在我国住房保障政策中受益的群体恐不足2.5%。
引发阶层对立?
实际上,即使没有集资建房,团购经济适用房,公务员仍能获得各种各样的政策性住房照顾。
在2007年9月之前,北京市公务员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不需财产审核。2008年底,北京市开启了公务员申购限价房之门,有官员称,限价房重点解决的对象包括北京市以及机关公务员。
顾建发认为,公务员通过这种楼台先得月的方式“自肥”,导致其社会公信力丧失,侵犯中低收入家庭的利益。
有学者指出,如果公务员住房政策耗费成本过大,脱离整个城市公共住房政策而为公务员群体提供优惠政策,会引起公务员与其他阶层之间对立心理的生成。
“特殊群体还是要考虑其特殊性。”在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法律所所长王玉国看来,对公务员住房给予一定倾斜政策并非完全不合理。他指出,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对公务员住房都有一定的照顾政策,保障公务员住房,跟高薪养廉道理相似,可以减少其权力寻租的可能性。
“但是公务员的住房问题不应该与中低收入的住房保障问题混在一起解决。公务员不能抢占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资源。”他表示在住房保障法起草过程中也有专家提出要对公务员的住房加以专门保障,“但是因为考虑到住房保障不应以职业来划分,所以在修订中我们对公务员住房问题并未做专门考虑。”
他认为公务员的住房问题可以通过行政系统的制度加以规范,通过货币补贴的方式对公务员住房加以保障。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兵则认为不宜给公务员以住房方面的倾斜政策,“因为公务员队伍太庞大了。”他指出,如果确有需要解决公务员住房问题,也应该通过压缩公务员队伍,提高工资,让公务员通过市场化方法购房,而不是通过变相福利、隐形福利获得住房。
王建勋指出解决住房不公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土地制度,打破土地被政府垄断的局面。要让房地产彻底市场化,取消经济适用房等市场中的例外,以促进市场发挥作用,减少权力寻租空间,政府只负责提供合适公正的制度安排而不干涉市场。
要解决公务员占用保障房资源的问题,他认为应该通过法律严格规定保障性住房的发放条件,加大执行中的透明度。对于高房价下,公务员同样面临的住房问题,他建议通过大力发展公共租赁房的方式解决公务员住房问题,而不是以给公务员产权的方式解决其住房问题,避免占用过多社会资源。 胡雅君
第二次房改:住房保障应以单位为主
近期网传各大部委内部福利分房的贴子,引起中国投资学会副会长刘慧勇的思索:是否应该进行第二次房改?
刘慧勇正在沿海地区调研,他发现目前沿海城市房价上升较快,而很多二线城市,特别是变相搞福利分房的地方,反而房价很低。
他利用银行数据测算发现,变相搞福利分房的地方,实际上是总量增加了保障性住房的供给。这改变了供求关系。
“公务员福利分房应阳光化,国家本来就应该把更多的人纳入保障性住房范围,增加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是下一步改革的出路。”他说。
刘慧勇曾经上书主张进行第二次房改,并个人起草了住房保障法草案。对当下房价走势如何看待,以及如何调控房价,保障居民的住房权利,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