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脊连接工程政府耗资120万元建的桥种树了
群众集资80万元建了一座废桥,让4万多乡亲们伤透了心,而县政府耗费120万元投资建设的山脊连接工程,却也让市民看花了眼:说不是桥吧,却横跨北环街道;说是桥吧,却无处可上,而且桥面上种树种菜。
5月15日,记者在通江县北环路看到,这座“天桥”横跨街道,南端是列宁公园的院墙,北端是阴龙山大约60米高的山体,而“天桥”南北两端都没有正常的道路可以上桥。顺着北端一条蜿蜒小路爬到半山,可以看到“桥面”大约12米宽,30米长,间隔着种植了约50棵树苗,街道旁小店的主人讲,他也找不到上桥面的路,只是听说有人还在桥上种了菜。
公开的报道称,2003年通江县修建北环路时,由于经由的阴龙山山脊高度不足以修建隧道,于是将山体凿开缺口。道路通畅之后。文化界知名人士认为阴龙山是县城的“龙脉”,纷纷向政府来电来函要求恢复山体。当时的县委、县政府领导对该项工程高度重视,经过多次论证后,最终由规划建设局实施景观恢复工程,设计桥身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初预算为86万元。后来因为桥的高度增加和附属工程建设,被迫追加预算。根据规划,将来要在这座“桥”上垒土、栽树,直至两端山体浑然一体。该项目于2007年开建次年竣工,2009年结算显示,整个工程总计耗资近120万元,这笔款项由县财政承担。
对于此“天桥”的“风水”说,李刚予以否定,他称其为“恢复景观工程”,同时他表示,此山脊连接工程是上届县委县政府所为,具体情况并不了解。
-百姓过河难题100万元修的“漫水桥”汛期会被淹
据现任沙溪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副主席的杜福兴介绍,为了方便当地老百姓过沙溪河,在上游一个叫二郎庙的地方修建了一座钢筋水泥桥,由于那里河水较浅,修建花费100万元,远小于重新修建沙溪大桥的花费。
杜副主席说:“因为过往的人很多,沙溪镇有7000多人在河对岸、上游胜利乡和并入的梁凤有接近1万人,几个乡镇约有1.7万人需要过河。”
老百姓把100万元修的这座桥叫作“漫水桥”。因为如果进入汛期,山洪暴发,水位上涨几十米,这座桥就会被淹没,无法通行。“要是连续六七天水不退,那老百姓要去医院、要上学,就一定得走现在的危桥。低水位的桥只能满足临时的通行,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修个大桥。”杜副主席说。
-重大伤亡事故10年前彭坎岩大桥断塌致10人亡
据《通江大事记》记载,1998年7月27日凌晨2时许,通江城西彭坎岩大桥70米长的主拱齐整断塌,当时无人员伤亡,包括谢大志在内的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的4名有关责任人分别受到法律和纪律处分。
1998年12月13日晨,两辆万源籍运送水泥卡车在路标、路障不明显的情况下,误入彭坎岩大桥垮塌路段,两车先后翻入断桥之下,酿成4人死亡的重大事故。
1999年4月17日,彭坎岩大桥处再次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彭坎岩大桥垮塌后,在新建方案尚未批复情况下,县道路桥梁公司总经理和项目经理擅自作主,请县公安治安科民警爆破大桥残端,并与私人包工头达成施工协议,最终在施工过程中导致6人死亡,11人受伤。
据了解,谢大志因此被关押49天,释放后被撤职,但在两年后,通江县有关部门解除了先前对谢大志的行政处分。
伤心桥
由4万群众集资80万元修建的沙溪大桥,在通车三年后于1998年10月被认定为危桥,随后十余年间,有2人坠桥亡、3人终身残疾。
风水桥
县政府耗费120万元投资建设的山脊连接工程,让市民看花了眼:说不是桥吧,却横跨北环街道;说是桥吧,却在上面种树种菜。
漫水桥
在沙溪河上游,有一座钢筋水泥桥,花费了100万元,但进入汛期,山洪暴发,水位上涨几十米,这座桥就会被淹没,无法通行。
断塌桥
1998年7月27日,通江城西彭坎岩大桥70米长的主拱齐整断塌,后来导致发生两起重大伤亡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十余人受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