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互助路 专 题 天 下 社 会 图 片 娱 乐 体 育 视 频 论 坛
华商网>新闻>中国报道
广西北海地下传销猖獗 冒用中央级媒体蛊惑人心
http://news.hsw.cn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2010-05-25 09:41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10658000定制,3元/月!

 

  隐藏在高档社区的窝点

  在严峻的形势面前,政府已经行动起来。

  2009年3月,北海市特别成立了一个由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执法人员联合组成的打击传销专业行动组织,通过调查摸底,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案件、重点人员的打击,以期从根本上清除北海传销违法犯罪活动。

  据统计,仅2009年,北海市公安、工商系统进行的4次清剿行动中,就查获665个传销窝点,遣返传销人员5617人次。

  然而,政府打击传销的效果似乎并没有得到市民的认可。

  “分析来分析去,(政府)只不过是做了些表面文章。纵观打击的几批传销,均是城乡结合部闲散的集中吃住、集中学习的‘游击队’,真正的住在高档小区或机关宿舍的‘正规军’毫毛未损……北海的打击缺乏真正的强有力的措施,导致了传销的膨胀发展。”4月8日,北海市政府信息网站“政务咨询”栏目中,一位署名“张女士”的来函痛陈了对非法传销活动屡禁不绝的不满。

  “传销团伙就像秃头上的虱子,一抓一个准,要是真抓,最少抓几万。”北海市民王女士对记者如是说。王女士家里有一所空房子,前些日子租了出去,她向记者表示,该租房户肯定就是搞传销的,“去收房费的时候,看见屋里有不少人在上课,十有八九是干那个(传销)的。”

  外来人口租房子不用到社区登记吗?“从来没听说过登记的事,连我都不知道居委会在哪里,外地人就更不知道了。再说,外地人也不太可能主动去登记。”王女士说。

  家住北海市四川南路某新村的林先生也告诉记者,他居住的小区有一个居室,每天早上6点30分、中午1点和晚上6点30分左右,从外面进来很多人,在屋内培训上课,严重影响周围居民休息,也带来很多安全隐患。虽然公安局查封过两次,但每次查完,人员都再次聚集。“我曾给政府网站写过信,但一点作用没起。”

  一边是市民的建议与抱怨,一边是政府坚持不懈的打击。据 《北京青年报》报道,2009年6月30日,在打击传销犯罪专项整治会议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兼公安厅长梁胜利声色俱厉地说,广西一些地方的传销犯罪屡打不绝,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和执法部门存在错误认识,竟然认为传销活动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甚至把传销活动视为罚没款的重要来源。传销人员把广西看成天堂,“这是广西的耻辱!”

  据《北海日报》报道,今年5月7日上午,由北海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副市长、市公安局长带队,114名联合执法人员对北海市广东路禾塘新村进行了清查,共查获传销人员158人,传销窝点18个。

  禾塘新村一位居民对记者说:“为什么又是去查城乡结合部?一个小小的新村就查出了18个窝点,要是去那些高档社区查,还不知道查出多少呢。”

  通过相关报道,记者了解到,此次专项行动的前夜,也就是5月6日,北海市委书记王小东曾明确指出,传销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北海的社会稳定和对外形象,已经成为北海市社会管理的突出问题和经济发展的突出障碍。北海市委、市政府对打击传销工作高度重视而且态度坚决,旗帜鲜明,出拳要狠,出手要快,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整合力量,全力破获一批传销大要案,摧毁传销分子的信心,加大协作清理力度,坚决铲除传销这一毒瘤,还北海发展的本来面目。

  “宜居北海”被钻了空子?

  为什么传销在北海屡打不止?

  采访中记者发现,受害者家属、当地居民、当地政府部门等各方对此的看法各不相同——政府打击不力,致使传销猖獗;外来人口管理滞后,令传销分子有恃无恐;传销分子巧借国家政策,蛊惑人心……各方看法不一。

  但有一种声音,却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尽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被传销分子拿来所用,作为骗人的谎言;尽管北海市对外来人口管理及出租屋管理存在漏洞,但这些并不是传销网络‘相中’北海的全部原因。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被政府和媒体忽略,就是北海一直以来的‘人口战略’。”4月20日,北海市民政局退休干部王先生向记者表示。

  2008年1月,国家出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按照此规划,北海202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100万~120万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北海市必须在集聚人气上想办法。

  经查阅相关资料,记者发现,上个世纪90年代初,北海还是座人口不足10万的北部湾小城,到2005年,北海的人口增加到了30万。而到2008年末,根据北海市公安机关的统计,全市户籍人口已达157.72万人,其中市辖区人口59.3万人。

  “过去,北海一直人口少,人气不旺,所以上个世纪90年代,政府把许多精力都用在了‘聚集人气’上。但是,北海一直没有什么像样的产业支撑。面向东盟的北海出口加工区是2008年才建成的,且目前正在起步阶段;电子、轻工和化工产业也是最近几年才有的,规模也都不是很大;工业和制造业更是空白。普通外地人来北海,并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给他们。”王先生向记者表示,“政府只是想让更多的人来北海生活,但却没有想好让这些人如何生活。”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政府打造‘宜居北海’的决心很大,也很得人心,可惜美丽的北海竟然让传销人员钻了空子。”4月16日,在北海市委大楼的办公室里,北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梁思奇向记者说。

  假冒“中国经济周刊”惊现北海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崔晓林|广西北海报道

  很多读者可能还记得,早在2009年6月,《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曾卧底广西南宁地下传销网络,揭开了地下 “纯资本运作”的传销骗局。时隔10个月,根据多方线索,记者再次赶赴广西,对非法传销活动进行追踪调查。这一次,记者的目的地是北海。

  为何是北海?事情始于一个读者来电。

  2010年4月上旬的一天,《中国经济周刊》编辑部接到黑龙江读者明先生打来的电话,电话内容让人感到震惊:一种冒用《中国经济周刊》封面,刊载“资本运作”、“连锁经营”等非法传销内容的刊物(下称“假周刊”),在广西北海火爆热销。

编辑:温磊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延伸阅读
图片新闻
危险的信仰
危险的信仰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人造美”时代
“人造美”时代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网友评论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