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茶具被称为茶具之王,而在紫砂茶具当中,又以宜兴的原矿紫砂为上品。可因为破坏严重,2005年开始宜兴就实施了紫砂矿的“禁采令”,可奇怪的是市场上紫砂茶具却没有任何减少的迹象。记者调查中发现,在当地“紫砂调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原料造假,职称证书造假,作者也能造假,不少“宜兴紫砂壶”可谓从里假到外。
假原料
“真正原矿的没有了,都是放点‘色素’加工”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是紫砂陶器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陶都”。经营紫砂壶的店铺随处可见,不少店铺都打着“原矿紫砂”的招牌。所谓原矿紫砂,就是采用形成于几亿年前的纯天然紫砂矿料加工而成,不添加其他任何物质。宜兴紫砂又叫五色土,分为紫泥、红泥和绿泥三种泥料。
在一个紫砂壶加工点,老板向记者透露了一个重要的线索:“我们黄龙山的矿现在已经封掉了。我们用的泥巴,有的都是浙江的,有的是安徽过来的。”
在丁蜀镇双桥村一带,有十几家练泥厂专门生产紫砂泥。记者走进一家颇具规模的练泥厂,只见各种矿料堆放在院子里,像一座座小山。厂里的负责人承认:“真正原矿的没有了,都是放点‘色素’加工加工。”
在生产车间,只见工人把一些红色的粉末倒入水中,进行搅拌、混合。练泥厂工人告诉记者,这叫“铁红”。“铁红”,全称“氧化铁红”,又叫“铁红粉”,是一种工业原料,被广泛用于涂料、橡胶、人造石等生产领域。这名工人承认,本来,原矿“红泥”含铁量丰富,不需要添加任何东西,烧制后就能呈现出自然的红色。但是他们厂加工“红泥”所用的原料较差,为了模仿原矿紫砂,只好添加一些“铁红粉”增色。
除了“红泥”之外,这家厂还生产“紫泥”和“绿泥”,并在里面添加了其他的化工原料。在这家厂的库房里,记者见到了工人所说的化工原料,有氧化铬绿、氧化钴、二氧化锰和工业碳酸钡等。
假职称
夸大级别提高“化工壶”身价
所谓职称,就是当地人事部门对制壶者进行的专业技能评定,从低到高分为工艺美术员、助理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等五个级别。职称级别的高低影响着紫砂壶的市场价格。于是,一些人通过虚假职称为“化工壶”增加身价和卖点。没有职称的人自封“助理工艺美术师”,是“工艺美术员”的夸大两级,宣称是“工艺美术师”等等。
假作者
委托低职称者低价加工“代工壶”
判定一把紫砂壶的作者,最重要依据就是看在壶的底部、盖内、把下等处留下的印章或刻字。对紫砂壶而言,作者印章是最重要的身份证明。然而在专门制作印章的店里,记者却发现一些人把自己的印章复制了很多套。原来一些具有职称或名气的制壶者为了提高产量,就大量复制自己的印章,委托职称或名气不如自己的人低价加工“代工壶”,打上印章后当做自己的作品高价售出,赚取高额差价。据央视K輧4〇
“化工壶”有毒卖壶人自己都不用
在宜兴当地,“紫砂调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当地人把这种添加化工原料的紫砂壶叫做“化工壶”。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些经营紫砂壶的人都不用它喝茶。一名店主道破了其中的玄机:它是有毒性的。
随后,记者随机购买了15件紫砂壶和紫砂杯,送到上海材料研究所检测中心进行检测。
经过检测,15件紫砂茶具,除了两件原矿紫砂茶具之外,其余13件样品重金属溶出量都出现了异常。其中黑色壶的锰离子溶出量达到2.62mg/L,蓝色壶的钡离子溶出量高达6.39mg/L。
专家告诉记者,这些重金属熔点较高,在紫砂陶器的煅烧过程中很难挥发,最终还是会残留在烧制好的茶具里面,在使用时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溶出量。长期摄入钡、锰、钴、铬等金属离子,就会危及人体健康甚至致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