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晓林,陕西岐山县外出的农民工、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公司接触网高级工。
20多年的在外务工岁月中,巨晓林刻苦自学,先后研发和革新接触网施工工艺40多项,成为有名的技术创新能手。
巨晓林的事迹迅速在社会上引发热议,并感染了众多在外打工的农民兄弟。
知识是冲锋的利刃
“现在的社会已进入无身份年代,农民工千万不要在乎自己的身份,要相信通过努力,一定可以像巨晓林一样,在某个领域有所作为。”今年42岁的王拥军是河南豫光金铅股份公司副总经理。从1989年刚入厂时的运料工到2005年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王拥军先后取得了冶金专业专科、本科文凭,并成长为公司的技术带头人。
农民工孙昌亮说,巨晓林的事迹,展示了21世纪新型工人的价值理念,也充分说明了知识就是冲锋的利刃。
在河南济源打工的四川籍农民工曾国武也表示,从巨晓林身上看到了农民工的希望和出路,今后一定要向巨晓林看齐,做一个“有出息”的农民工。
树立“五种观念”做“五型员工”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月森说,学习巨晓林的先进事迹,就要牢固树立以正确的劳动观、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群众观、科学的发展观、先进的文化观为主的“五种观念”,并争做主人型、知识型、敬业型、创新型、文明型的“五型员工”。
中铁一局党委书记张为和认为,巨晓林的事迹主要有三点积极意义:一是巨晓林是“知识性”新型工人的典型;二是巨晓林是农民工的楷模;三是巨晓林是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学习的榜样。
农民工素质成企业转型升级关键
记者在农民工大省——浙江省采访时发现,浙江省的企业家、农民工和基层工会人士从学习巨晓林的事迹中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提升农民工素质已经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劳动部门和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应该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农民工也应像巨晓林那样,通过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提高职业技能,成为真正的现代产业工人。“员工素质提高后,劳动效率才能提高,企业才能转型升级。”浙江绍兴天圣控股公司工会主席魏国良说。
浙江省义乌市总工会主席陈有德认为,沿海发达地区以农民工为主力军的产业工人群体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任务。“企业的转型升级首先是人的转型升级。学校、企业、政府都应加大投入,加强培训教育,提升劳动力的素质。” 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