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前一阵的热卖相比,现在樱桃销售冷清 实习记者 叶原 摄
昨日下午3时许,狄寨万亩樱桃园外,果农冒雨卖着樱桃。虽然西安樱桃销售已到晚期,种植户的损失不会太大,不过这场“樱桃风波”,让人们开始思考,这种天气带来的风险,到底该如何抵御。
防 防虫害不能只靠个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樱桃专家蔡玉良说,陕西省共种植樱桃树24.5万亩,对于防虫害,政府部门虽有措施,就是对种植区域果农推广最先进的农业技术。“这只是理想状态,推广只能在重点区域。”他说,由于人力和财力所限,果农很难直接得到帮助。
蔡玉良讲,果农只好自己解决困难,小问题找村里老果农咨询,大事情自己联系果品专家。“对于最新病虫害信息,他们很难第一时间了解,应对病虫害能力比较低,往往耽误了最佳的时间,造成更大的损失。”
灞桥区农林局副局长王晓芹,对此次“樱桃事件”深有体会。“现在看来,这种靠个体防治的方式,显然让农户吃了苦头。”她说,这种工作还要靠专业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和防治,才能做到及时有效。
赔 政策性保险遇到困境
“樱桃虫”事件造成的损失,现在只能由果农自己承担。王晓芹说,对此他们也无能为力。不过,在苹果和红枣领域,部分果农遇到此事,就未必会承担损失。
昨日上午记者了解到,陕西已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不过目前只在苹果和红枣产业中展开。
该保险是果农向一家保险公司投保,政府承担一部分费用。为何不能全面推广该项保险,陕西省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总工程师李美荣认为,保险推广仍存在较大的困境。“现有保险是否赔付,主要依据气象指标判断,如果某区域气象属灾害,就对该区域内果农赔付。”李美荣讲,但由于具体位置不同,有可能出现果农属灾害区域内,并没形成实际损失,也会享受赔付;有些果农在灾害区域外,而他又有实际损失,却不能享受到赔偿,这就造成了多方矛盾。
保险公司为解决此事,只能将气象指标与实地查看结合,但这就需要大量人力财力,很难完成大量赔付工作。“此类保险在国外,也存在这类问题,发展得也不顺利,要想真正用保险解决损失,现在看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李美荣说。
御 形成产业链抵御风险
灞桥区是西安樱桃主要产地,樱桃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涉及的农户有2.64万户。“换句话说,这2.64万户人,过日子吃饭就靠樱桃。”王晓芹说,如果这场“樱桃虫”事件发生在果实成熟初期,那全部的樱桃会滞销,2万多户人就没收入。
王晓芹讲,从此次事件来看,对于樱桃新兴产业,还处在较低端的作坊式经营。如果产品出现滞销的话,更多人只能看樱桃坏掉。灞桥区农林局今年起,也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向上海、浙江、新疆等地推介,但也只是停留在销售层面上。
“要真正抵御意外情况带来的风险,就要让樱桃形成真正的产业,不仅只是5月这一个月间销售,还要让足够量的樱桃被储藏,延长樱桃的销售时间。”王晓芹说,还要开发深加工的项目,当鲜果滞销的时候,可以加工成樱桃酱、樱桃酒,让樱桃产业持续发展。樱桃这件事带来的教训,不仅只在这单一产业内,对于其他新兴的果品产业,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昨日下午,记者从西安市农委了解到,西安挂果的3.5万亩樱桃,目前已销售90%,但樱桃果蝇的发生可能对来年的生产和销售造成一定的影响。
西安市农委下一步将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指导果农清理樱桃果园杂草、清除落地果、诱杀成虫,将樱桃果蝇虫口密度降到最低,防患于未然。
陕西省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总工程师李美荣认为——
气温忽高忽低延缓果品成熟
昨日西安下起雨,穿短袖的人又感到几丝凉意。其实还没成熟的果品,也会感到“身体”不舒服,赖在树枝上不愿意“长大”。
对此次樱桃有虫的原因,专家认定与天气有关。昨日上午,陕西省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总工程师李美荣讲,今年前5个月天气状况,确实较往年有较大不同。“往年春季,气候特点是气温变化大,但今年这种情况更加明显。”她说,特别是在三、四、五月份,高低温交替得非常频繁,市民的感受就是,气温一下升高到30℃,一下又降到20℃。这种情况造成的影响是,这几个月的热量比较差。“而且这几个月的降水,比往年有明显的增加。”降水多有利有弊,好处就是水分充足,不利是造成连续低温,空气中热量很难增加。
她说,樱桃就是因此造成成熟期被推后,恰巧遇到果蝇生长,才出现肉中带虫的情况。这种天气的不正常,不仅影响到樱桃,对其他果品也会有影响,最主要的是成熟期推迟。
拿苹果举例,正常天气状况下,5月底6月初,是苹果套袋期,而现在由于天气影响,套袋要到6月中旬。“最近这几天降雨,肯定要耽误套袋工作。”
李美荣说,果实成熟期推迟,果农要足够重视。一定要根据实际,随时调整栽培的方式以及采摘果实的时间。近期的大量降雨,对病害萌发有促进作用。要及时进行针对性的防范,套袋前要杀菌。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杜俊岭 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