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互助路 专 题 天 下 社 会 图 片 娱 乐 体 育 视 频 论 坛
华商网>新闻>中国报道
高考作文题目引热议 网友点评称安徽作文题最难
http://news.hsw.cn    来源: 重庆晚报  2010-06-08 14:01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10658000定制,3元/月!

育才中学,语文考试结束后,考生愉快地走出考场。记者 冉文 摄

  昨天,全国957万名考生进入高考考场。历年的语文考试中,作文关注度最高。与去年一样,除河北、河南等13个省份采用了全国统一试卷外,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在内的18个省市都采用了自主命题的考试方式。

  记者发现,近几年,我国各自主招生地区的作文和全国卷作文的类别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话题作文逐年减少;而材料作文在逐年增加,今年仍是主流;命题作文多年来比较平稳,近两三年稳中有升。比如,2005年话题作文比例超过了50%,但是2009年的20道作文题中,话题作文只剩下了一道。今年也只有一道。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主编赫学颖表示,话题作文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太容易宿构和套作,而且主题比较虚,很多学生泛泛而谈,与社会生活脱节,减少是一种必然。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从2008年开始,我国各地高考作文涉及的社会热点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省份材料作文的一个比较通用的方法就是将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考题。

  赫学颖说,今年的作文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社会热点问题进一步增加,半数涉及社会热点,高考作文越来越趋于生活、趋于真实。他认为,这说明有意在将学生与社会拉近,也表明了国家选拔人才的一个明显的趋势。这也与其他国家对高中生写作的考察意图一致——让学生有看法、有见解、有思考。据法制晚报

  于丹:作文题目很社会很当下很思维

  昨日,谈到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著名学者、北师大教授于丹在接受采访时说,

  从已经看到的题目来看,今年有几个特点是很突出的。

  第一就是特别强调中国社会在转型时期的社会现象。比如说,全国卷里说,猫有了鱼吃难道还去抓老鼠吗?想真正得高分绝不是简单的道德评判,绝不是我们简单地说现在猫养懒了,这个社会现象是不合理的,其实任何一种现象的生成一定都有它深刻的理由。比如说,都市里的猫,很多是作为宠物来养,它本身已经不是以捉老鼠作为本质了,任何一个生物属性的转换跟它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都是相关联的,要看你怎么看待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些特定现象。

  第二个特点就是紧扣当下的一些国际概念,包括这一次大家看到世博主题也是环保,事实上从2009年底中国参加完哥本哈根大会回来以后,我们对于环保的态度是今年的一个主旋律,所以我们看到像绿色生活(江苏作文),还有像关于捕鱼(上海作文),其实都是紧扣着时下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它是给考生一个社会责任的思考,所以我觉得这个题目是很当下的。

  第三个特点就是考题中有很多是注重思维方式的考察,这个作文最后会是开放性的,并不导致结论和答案。比如说,从点到线到平面到立体来看人生(四川作文),就是给你一个思维方式,任何一件事站在点上看,站在线上、面上还是立体,结论一定是不同的,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学生,他能够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去看待这个世界,可能观点和方法比结论更重要。据中广网

  温总理诗歌成作文题

  《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是今年北京的高考命题作文。北京大学团委书记吕晨飞回忆,今年五四青年节,温总理在北大看望大学生时,温总理缓步走进北大学生书画研究会的书画展室,学生书画社社长、哲学系学生李丹琳想到了温总理那首著名的诗歌《仰望星空》,随即为温总理书写了“仰望星空”四个大字;温总理看完大学生的书法作品后,微笑着说:我和上四个字,于是挥毫写下“脚踏实地”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吕老师说,“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这八个大字,寄托着总理对青年大学生的殷殷期望,既要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同时也要踏实务实,戒骄戒躁。据北京晚报

 [1] [2] 下一页
编辑:梁铮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延伸阅读
高二学生提前感受高考氛围向师哥师姐“取经” 06-08 11:03
高清组图:无臂男孩战高考 用意志答考题 06-08 10:09
高考作文应不应该成为一个公共话题引热议 06-08 10:00
湖北高考首日2考生自杀身亡 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 06-08 09:34
图片新闻
危险的信仰
危险的信仰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人造美”时代
“人造美”时代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网友评论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