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互助路 专 题 天 下 社 会 图 片 娱 乐 体 育 视 频 论 坛
华商网>新闻>陕西
宝鸡养熊场解读“活熊取胆”:专家残忍说太落伍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0-06-14 04:17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10658000定制,3元/月!

 

  工作人员一边给熊喂食一边在铁笼下取胆汁,养熊场对陌生人的进入很谨慎 记者 王智 摄

  ■成都一家黑熊救护中心的专家称提取熊胆汁的方式极其残忍

  ■宝鸡该场长说那是20年前手段,如今技术成熟都是无痛取胆汁

  6月13日凌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千里共良宵》栏目对我国“活熊取胆”现象解读,其间提到养殖场为了提取熊的胆汁,采用各种难以置信的手段,导致那里的黑熊痛不欲生,甚至自杀。来自成都一家黑熊救护中心的专家举例说,宝鸡人民公园里有个动物园就有一个养熊场在从事“活熊取胆”。

  养熊场场长:专家太落伍

  记者昨日在宝鸡动物园内一处写着“游客止步”的小门里找到了这家养熊场,进入熊舍时工作人员正在提取熊胆汁,见记者拍照上前阻止。后该养熊场任场长向记者出示了养熊场的各种手续,包括国家药品管理局对该养熊场生产熊胆粉的许可,但是只能速看,不能记录和拍照。

  记者说明来意,并告知任场长《千里共良宵》栏目里关于用锯牙、剪指甲、穿铁背心等残忍手段提取熊胆汁的说法。任场长说:“这个专家太落伍了,他说的手段是20年前的事了。”在这项技术刚传入中国时因技术不成熟,只能靠外科手术在熊的腹部打一个洞,植入一个引流管。因为引流管的长期存在,熊的确很痛苦,会采取一些过激行为,抓开肚子甚至自杀。同时要限制熊的活动空间,把它装进一个很小的铁笼子里,甚至给熊穿上铁甲衣。经过这些年的技术革新,锯牙剪指甲穿铁衣已不存在了。他们的养熊场现在采用的都是无痛取胆汁,在熊的腹部打一个眼,但是不用植入导管,每次取胆汁时由一根约20厘米长、很细的金属管插入,顺利取出胆汁,熊不会痛苦的。

  在不带相机的前提下,任场长允许记者参观熊舍。熊舍中的20几头黑熊,牙齿、指甲健全,未穿铁衣,感觉比较健康。工作人员用一根金属针头从黑熊的腹部插入,绿色的胆汁很快就会流出,被取胆汁的黑熊安静地吃着食物,熊舍的一个角落堆放着新鲜的黄瓜和西葫芦。

  任场长说“活熊取胆”实际上可以保护野生黑熊不被猎杀。“活熊取胆”是从朝鲜传入中国的,此前获取熊胆只能靠猎杀野生黑熊来获得。任场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他的养熊场一只黑熊一年可以产3500克熊胆粉,以猎杀一只黑熊平均获得50克熊胆粉计算,养一只黑熊“取胆”,一年可以挽救70只野生黑熊不被猎杀。

  老中医:熊胆粉贵有炒作成分

  记者查阅有关资料,在我国并未从法律上取缔“活熊取胆”的行为。1988年制定并颁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二类保护动物允许被合理开发利用。

  熊胆一直被中医视为珍贵药材,“活熊取胆”的技术传入中国后,养熊业兴起并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因“活熊取胆”的方式极其残忍,近年动物保护组织一直呼吁取缔养熊业的“活熊取胆”。任场长说,迫于压力,中国的养熊场从上世纪90年代的480家下降到现在30几家,西北地区仅有的两家都在宝鸡。

  2009年底,国家林业局下发《关于不再开办新活熊取胆场的规定》中,明确规定“停止受理和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申请开展活熊取胆的项目”。

  熊胆真的是珍贵药材吗?任场长说他们生产的熊胆粉每公斤售价为5000-6000元。昨日记者走访了宝鸡市区几家较大的中药店,其中一家的熊胆粉售价为每克12元。有两家中药店表示从未进过熊胆粉,原因是熊胆粉所具有的清热解毒明目等药效有多种中药材可以替代,而且价格太贵又真假难辨。

  据一位老中医讲,熊胆粉之所以贵是因为它太少,并不是说它有多好,和冬虫夏草一样,炒作的成分更多,在中医里根据不同的病理,可替代熊胆粉的药材不少,大家不要迷信贵药。本报记者 王智

编辑:李斌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延伸阅读
国外媒体有关中国活熊取胆的报道有失客观公正 06-14 11:11
黑熊遭人取胆后患上肝癌 被实施安乐死(多图) 12-05 04:31
野生大熊猫与入侵者搏斗 为求爱苦守9昼夜(图) 04-22 20:20
爆笑!熊猫从树上摔下恼羞成怒摧残树枝(视频) 03-29 17:15
全球变暖 北极熊母子被困浮冰海上漂流(组图) 03-04 14:05
图片新闻
危险的信仰
危险的信仰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人造美”时代
“人造美”时代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网友评论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