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报道说,北京的幼儿园遭逢山寨潮,全北京有正式注册资格的幼儿园才1266所,而没有注册的山寨幼儿园则已经达到了1289所,超越了正式幼儿园的数量。山寨幼儿园在首善之区的全面胜利,其意义自不待言,文中说这是“入园难、入园贵”背景下所产生的必然现象。
之所以说是必然现象,是因为这个入园难首先体现在身份歧视上。幼儿园不是义务教育规定的范围,在义务教育都没有完全落实、很多地方不但打工子弟小学被拆,而且当地学校不是拒收就是要收取高额借读费的情况下,想上公立幼儿园就更是奢望了。而以户籍为门槛基础的公立幼儿园以及义务教育制度,对于现在这种流动性很强的社会来说,实在属于那种相当落后的东西。您看,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这里的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后果或者说推动力之一就是人口的流动。无数农民工从农村走出来,在寻求自身幸福的同时,也创造了无数社会财富。著名学者秦晖有言,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基本吃的是“人口红利”,这是说很多地方的经济其实是靠劳动密集型产业起家的,这就更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最近这些年来,与当年创造了最早财富的第一代务工者不同的人加入到了这个流动的人口当中,这就是那些第二代的务工者。第一代务工者是那种“钟摆式”的,他们从打工的地方赚来钱,然后回到生活水平相对低廉的家乡消费,然后回来再打工。而第二代出门务工者的目的则是融入到现代化的生活当中,他们所希望的是自己能在城市里扎下根来,或者说至少为自己的孩子将来在城里生活打下一个基础。谁都知道,想要在城市生活的话,最好从小就接受这种生活方式的教育,对这种教育以及随后的义务教育的需求,在他们看来是进入现代生活重要的一步。
但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不但户籍制度成为他们进入城市的障碍,城市的各项福利以及服务也是与他们没有关系的,或者需要花费高昂的代价才能享受到。当然,很多时候这个门槛不但对于他们比较高,对于城市的原住民来说也并不算低。
不知道读者诸君发现没有,这里说的“山寨幼儿园”到底是不是真的山寨其实是很值得怀疑的,山寨虽说事实存在,但往往是不合法的。哪里有不合法的处所居然能统计到个位数的时候?如此精确的统计只能说明这种情况并非是有司认为其不合法,而是用其处于这种灰色地带的身份来为这个市场拾遗补缺。这种灰色认可是很有智慧的一件事,不是正规幼儿园的话就不负管理责任,但又满足了市场需求、不会招致过多的抵制,一旦出事还能迅速撇清关系,做出个整顿的样子——— 这种小伎俩在很多领域都有体现,这也不过是事例之一而已。
山寨本身并不是不想扶正,只有在管制过于严格的地方,才会有山寨的现象产生。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开放幼儿园注册开张的市场、提出合理的办园条件即可。市场总是最好的调节手段,公立机构则可以作为低收入者的选择,算是社会福利的一种。而这并非是多难想到的主意,但确实需要很高的管理水平才能做到、做好的一种社会管理模式,至于为什么总是不能被采用,这就要问相关部门的能力了。(五岳散人 知名网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