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方毅夫
为南水北调工程,淅川16.2万人移居他乡
这是河南规模最大的一次水利移民
新中国成立至今,河南水利移民2300多次,移民196.8万人
这两天,南阳市淅川县滔河乡凌岗村的506位村民告别故土,远迁至南阳市唐河县。
这次淅川移民人数多达16.2万,它因移民人数众多,成为河南水利史上规模最大一次的移民。
此次移民,其短期内搬迁安置力度、规模之大,是国内外水利移民史上少有的。
其实,河南因水库众多,有着丰富的移民历史。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河南共计水利移民2300多次,移民196.8万人。其中:大中型水库移民170.5万人,小型水库15.2万人,外省水库移民迁入河南5.6万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征地移民5.5万人。
昨天,商报记者采访了省南水北调办、省政府移民办主任,省移民安置指挥部副指挥长兼办公室主任王树山,详解河南水利移民史。
商报记者卢艳艳
移民·次数
新中国成立以来共计2300多次
记者:历史上,河南共有多少次移民?
王树山:河南地处中原,全省大型水库28座,中型水库115座,小型水库2221座。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河南移民涉及2300多座水库,水利移民196.8万人,移民共计2300多次。为了河南的发展,这些人背井离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96.8万移民中:大中型水库移民170.5万人,小型水库15.2万人,外省水库移民迁入河南5.6万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征地移民5.5万人。
记者:淅川移民多达16.2万人,这在河南移民史上占据怎样的地位?
王树山:淅川移民人数多达16.2万,它因移民人数众多,将成为河南水利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
丹江口库区河南移民全部集中在淅川县,淅川县移民工作面临着几个“前所未有”:搬迁任务前所未有,全县16.2万移民,超过小浪底移民最多的新安县,也超过三峡库区农村移民人口最多的万县市;搬迁安置的力度、规模和强度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移民史上少见的。
移民·进展
六大工程多数已完成移民
记者:这些水库搬迁工作中,最难的是哪个移民工程?
王树山: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均土地较多,生产途径比较单一,移民安置工作比较好开展。现在,受人均土地少等影响,移民搬迁安置则相对难些。
过去一段时期,主要是“文化大革命”和“大跃进”时期,移民规划不到位,国家比较贫穷,补偿较低,加上对移民的复杂性考虑不够,重视不够,水库移民遗留问题比较多。现在,我们正在着手解决陆浑水库多达9000多人的回流移民问题,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一直是个棘手问题。
记者:能否介绍下近几年的移民情况?
王树山:从1991年至今,河南开工建了不少工程,其中,小浪底、西霞院、盘石头、燕山、河口村等六大工程属在建水库工程,六大工程影响移民20多万人,国家累计投入移民资金80多亿元。
到目前,除盘石头水库移民未完成搬迁、河口村水库移民正在搬迁外,其他水库移民已全部搬迁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