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伟现场演示他发明的小麦收割机。
西安晚报汉中讯洋县男子杨卫伟在遭遇一场交通事故后产生了发明灵感,潜心3年多时间发明了汽车夜间会车灯光自动控制器。此后的4年时间里,他又搞出了5项发明,并且这6项发明都获得了国家专利。
8年6项发明获国家专利
今年35岁的杨卫伟是洋县一家机械厂厂长,曾被县上评为劳模。然而在当地,他最被人熟知的称号就是民间“发明家”。6月18日,记者来到洋县见到了杨卫伟。
只有大专文化程度的杨卫伟并没有系统地学过机械专业知识,2002年他刚开始搞发明时,甚至连设计图纸都不会画,常常是想到什么就凭感觉摸索着去做。就是这样,他仍然搞出了“农作物小型收割器”、“整地起垄机”、“背侧式小麦收割机”、“汽车夜间会车灯光自动控制器”等6项发明,并都获得了国家专利。其中,他自主研发的“整地起垄机”等3种农机具已进行规模化批量生产,每年产出的1万多台机具俏销四川、甘肃等地。
遭遇交通事故激发灵感
谈起自己的发明灵感,杨卫伟称是缘于一场交通事故。2002年秋季的一天,当时他还是一名职业驾驶员。一天晚上,他驾车返回洋县途中,迎面而来的一辆车因未变换灯光,于是他眼前一黑,两车相撞发生了交通事故。
就是因为这起交通事故,激发了杨卫伟想要发明车辆夜间会车自动控制器的灵感。杨卫伟辞去了驾驶员的工作,一门心思搞起了发明。有一次,他将研制的控制器装到自己的皮卡车上试验时,因线路故障差点造成皮卡车燃烧。在这期间,亲朋看到他一次又一次失败后,都在说:“那么多专家都没有发明出自动变光控制器,就凭你能把它‘折腾’出来?”但杨卫伟却没有放弃,仍旧在搞他的发明。
经过3年多时间、100多次试验,杨卫伟的灯光自动控制器由最初的手电筒、传感器试验到后来的以红外线接收装置,最终他成功了。他研制的灯光自动控制器安装在车上后,当两车夜间相对行驶距离约20米时,红外线会自动感应,瞬间将远光变为近光,会车过后又能自动恢复远光,提高了驾驶员夜间行车的安全系数。
山坡地小麦可机械收割
6月18日上午,记者见到杨卫伟时,他正在和技术员一起研究改进他的小麦收割机。据杨卫伟介绍,这种收割机是用冲击钻、汽车雨刮器和鱼缸供氧泵3个电机相匹配,花了将近两年时间制造出来的,可用交流电、电瓶以及齿轮作为动力。收割机体重不到10公斤,是专门为山区群众设计的,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单人每天可收获2亩小麦,每亩成本(动力成本)仅4元钱,而且效率不比联合收割机差多少。
杨卫伟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们在群众成熟的麦田里试验收割机性能时很受欢迎。目前,他正在对收割机进行改进,准备将收割机铁质部分用质地较轻的铝合金代替,以减轻机身重量。此外,他还设想将收割机放在小型机架上,方便农户手推作业和对脱粒的小麦进行装袋。
采访结束时,杨卫伟满怀信心地说,汉中是油菜主产区,他将计划用3年时间发明油菜收割机,方便农户更高效地收获成熟的油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