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1日央视《新闻1+1》播出《作弊,新的“高科技”产业?》,以下是节目实录: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在刚刚结束的英语全国四六级考试里面,在黑龙江哈尔滨一些考生使用了非常高科技的手段,进行里应外合的作弊,我们先来看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今天全国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进行,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多所大学出现了猖獗的作弊现象,令人触目惊心。考试还未开始,很多参加考试的大学生就收到了考前答案。
记者:
发过来了吗?
学生:
发过来了。
记者:
你们都是手机发答案?
学生:
对。
记者:
考前答案吗?
学生:
对。
记者:
你这花多少钱买的?
学生:
300元。
解说:
考试开始后,购买了作弊器材的大学生,还可以收到准确率更高的考中答案。
记者:
你这答案哪儿来的?
发送答案人员:
也是他们(贩卖答案者)给发的。
记者:
通过QQ就发过来了?
发送答案人员:
对。
记者:
你们念,还是给他(考生)发过去?
发送答案人员:
念。
记者:
51(考试题)来了吗?
发送答案人员:
对,都来了。
记者:
11(考试题)开始32314。
解说:
四级考试结束后,记者将所接收到的答案,与考试后发布的参考答案进行了比较。大学生们考试前拿到的答案相对正确率约为23%,而考试中接收到的答案A圈相对正确率达到70%,B卷相对正确率竟然高达82%。
我们最关心的是参与作弊的学生到底有多少?
贩卖作弊器材人员:
那么多考生,我还能骗你这一个。你瞧我们设备出口多少了,你看看,那一麻袋(橡皮作弊器)。你看现在剩多少了?
记者:
你们一个宿舍都买了?
学生:
一个班(都买了)。
记者:
那你们一个班都买了?
学生:
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