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6·26”,每年的今天都有一个不变的主题——禁毒。一朝吸毒,终生戒毒,戒毒与复吸成了瘾君子们一生都难以摆脱的宿命。毒品就像戴在他们脖子上的枷锁,扭曲了灵魂、残害了身体。
动向:家庭涉毒犯罪,新型毒品吸食人数呈逐年上升
人群:吸食新型毒品多为年轻人,青少年染指毒品已占吸毒人员总数70%
数据:西安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月均在戒人员有500人,年收戒1700人左右。三年康复的戒毒学员有5251人
措施:西安大力宣传禁毒活动,推行社区戒毒工作,对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予以全方位的规定,着力打造“人性化”的戒毒平台
成果:全省破案数和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数在全国综合排名分别位居第14位和第13位,摧毁贩毒团伙人数排名全国第10位
“今年家庭涉毒犯罪、新型毒品吸食现象呈逐年上升,制毒窝点也向我市蔓延,这也将成为我们打击的重点。”昨日,在第24个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西安市公安局缉毒支队负责人表示。去年禁毒日至今,西安市共破获各类毒品案1293起,缉获各类毒品11811.75克,抓获涉毒嫌犯1854人。
一年缴获毒品11811.75克
今天是国际禁毒日,昨日,市公安局缉毒支队负责人表示,去年缉毒工作收获颇丰,全市侦破各类毒品案1293起,缉获各类毒品11811.75克,其中冰毒5884.65克,抓获各类涉毒犯罪嫌疑人1854人。根据侦破的案件分析,自去年以来,吸食毒品情况稍有变化,传统毒品海洛因的吸食人数减少,而K粉、摇头丸、冰毒等新型毒品吸食人数上升。制造毒品的窝点,也有向我市蔓延的趋势。
吸食新型毒品大多为年轻人
“吸食新型毒品的大多为年轻人,之所以呈上升趋势,跟人们存在认识误区有很大的关系。”市缉毒大队负责人介绍说,由于K粉、摇头丸、冰毒等新型毒品主要出现在浴场、宾馆、歌舞厅等公共娱乐场所,年轻人听信毒贩的话以为不会上瘾、对身体无害或是盲目追求“时尚”而吸食。新型毒品对人体的毒害性更强,更直接。
据了解,市公安局正在加大对全市大型娱乐场所的检查力度,以期防止新型毒品毒害青年。(记者 王涛)
陕西高院宣判一批涉毒案件
4人死刑 7人死缓
省禁毒委自开展禁毒严打整治、秦风战役以及娱乐场所涉毒问题整治等10个专项行动以来,取得良好效果。
两年来,全省共强制隔离戒毒吸毒人员8000余名,并联合卫生、药监等部门针对吸毒成瘾人员开展了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
目前社区戒毒工作已在宝鸡、延安市全面展开,全省已纳入社区戒毒人员2600余人,社区康复700余人。全省开办社区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35家,累计治疗吸毒人员14000余人,正在治疗人员7600余人,入组治疗人员保持率达69%,走在全国前列。(记者 郭欣)
在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全省法院集中开庭审理毒品犯罪案件20案38人,宣判61案95人。宣判案件中有4人被判处死刑,7人被判死缓,19人被判无期徒刑,65人被判有期徒刑。
2006年11月至2007年7月,罪犯邹勇采用现金或银行卡汇款等方式收取毒资,先后向罪犯南参军等人贩卖毒品海洛因共计2250.48克。咸阳市中院一审以贩卖毒品罪分别判处邹勇、南参军死刑。二人不服分别提出上诉。省高院二审审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最高法院复核后,核准邹勇、南参军死刑。6月25日上午,咸阳市中院依法对邹勇、南参军执行死刑。6月24日,省法院还在华阴市岳庙社区召开公开宣判大会,对曹欣玫等10名被告人贩卖毒品一案进行了宣判。曹欣玫、张小红等5名罪犯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至12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记者郭欣 通讯员程晓杰 刘仲屹)
下一页:关于戒毒的那些故事——战胜自己就能战胜毒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