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互助路 专 题 天 下 社 会 图 片 娱 乐 体 育 视 频 论 坛
华商网>新闻>中国报道
27省区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中国进入密集加薪期
http://news.hsw.cn    来源: 东方网  2010-07-02 08:25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10658000定制,3元/月!

  中国低收入者已经成为密集加薪期的最大受益者。

  从昨日起,北京、河南、深圳、陕西、安徽、海南等多个省市同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多在20%以上。据报道,今年上调或计划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省区市共有27个。

  补偿性增长

  今年1月23日,江苏省第一个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从而带动了全国大部分省市跟进的“加薪潮”。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18个省份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

  人保部工资研究所专家孙群义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轮工资增长实际上是对中国低收入劳动者收入的一次补偿性增长。

  根据《最低工资规定》,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要调整一次。但多地上一次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大多在两年前即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在经历了去年以来的促增长之后,此次调高最低工资标准的力度颇大。

  另一方面,中国目前的最低工资标准依然偏低。2006年12月全国总工会(下称“全总”)曾要求,3年之内各地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40%以上。从目前来看,一些地方还未达到这一比例。

  以北京市为例,2009年北京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3726元,最低工资仅为800元。以海南省为例,2009年全省职工平均月工资为2077.8元,一类地区最低工资仅为630元,今年7月1日提高三成多后也只有830元。

  无损外资吸引力

  各地频频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呼应了此前中央高层多次提出的“让劳动者体面劳动”等要求,同时也是因为各地政府切实感受到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带来的巨大压力。

  全总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标志就是普通工人收入过低。

  他认为,现阶段劳资矛盾增多,说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已经刻不容缓。

  大范围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也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担心,这将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从而降低中国对于外商投资的吸引力。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日前表态称,目前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已经不完全是低廉的劳动力,关键在于巨大的市场和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

  他同时表示,部分省市对最低工资的上调,符合国家整个经济和产业政策变化趋势,要让更多的产业工人和全民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防止“国富民穷”

  今年5月份,各地频提最低工资标准的同时,全国人大财经委在江西、甘肃、安徽等地进行了密集调研,拟建议减轻竞争性行业企业税负,腾出空间给员工增加工资的建议。

  全总日前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续下降,2005年已经下降到36.7%,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

  另据统计,目前中国企业的税负在世界范围内属较高,尤其是民营企业税负总量在40%以上。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财政收入超过3.5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达到30.8%。据经济学者预计,今年年底我国财政收入可能超过8万亿元。

  以上三组数据说明,降税加薪在当前财政收入丰裕而劳动者收入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是可行的一条道路。

  针对这一现状,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日前提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他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对于利润空间较小、短期内转型升级可能性不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在其提高职工工资后,由政府通过减税等措施予以补助扶持。

  除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通过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强员工在工资水平确定上的话语权也是一条可行之路。全总已经明确提出,力争2012年在各类已建工会的企业实行集体合同制度,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第一财经日报)

编辑:梁铮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延伸阅读
郭台铭百亿加薪内幕:豪赌政府 06-29 15:47
富士康部分厂房搬迁天津 员工自愿搬迁可获加薪 06-28 11:03
广州南沙电装公司给每员工加薪800元解决罢工事件 06-27 17:36
分析称加薪加税成为中国式矛盾 劳动者税赋过重 06-24 11:40
图片新闻
危险的信仰
危险的信仰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人造美”时代
“人造美”时代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网友评论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