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山寨税务局”近日被摧毁,共查出发票印制窝点、储存窝点5处,缴获各类可开具达20个亿的假发票20万份、假印章50余枚等,其规模堪比一个县级税务部门的办税大厅。
一个“山寨税务局”,其规模堪比县级税务部门的办税大厅,委实让人瞠目。“山寨税务局”为何“生意兴隆”?是谁养活了它?
毋庸置疑,是虚假发票的“市场”需求。前不久,笔者在一家餐馆用餐后向店主索要发票,刮开“奖区”,发现没有任何标识,不由心生疑团。老板明确告知是“假发票,不影响报销”。由于咱不吃公款,纯属个人消费,不必也不能报销,所以,对老板的话十分气愤。
日前一则报道让我开了眼界。前不久,审计署抽查56个中央部门时,竟发现1.42亿元虚假发票。其中,涉及8个部门利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9784.14万元,主要用于发放职工福利补贴等。
看来,曾在网上公开叫卖的“小姐发票”,也许并非子虚乌有。一些公款消费的报销,有些是用冠以种种正当消费名义的“真发票”,有些则是“山寨税务局”印制的“假发票”。但不论是假的“真发票”,还是真的“假发票”,其虚假性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在利用虚假手段骗取、挥霍公款和谋求个人利益。
事实上,备受公众诟病的“三公”消费中的种种腐败行为,最后都要经过发票报销的环节。如果我们的审计部门能够在发票报销环节中严格审查,也许,就能堵住一些因虚假发票报销而产生腐败漏洞。可令人遗憾的是,虚假发票钻了空子,且还有不小的市场。更痛心的是,纳税人的钱在供养某些贪腐官员的同时,也养活了大大小小的“山寨税务局”。
警方一举端掉“山寨税务局”,自然是件大快人心的好事。的确,印制、出售和提供虚假发票的不法分子需要严打,但是,索要、购买、开具虚假发票的“客源”则更需要严查。 -李继彦
|